乌克兰:失去的十年(2004-2014)(2)

乌克兰:失去的十年(2004-2014)(2)

外交失衡

中小国家特别是处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的中小国家的外交选择,对本国国内的发展与稳定具有极端重要的影响,这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规律。乌克兰处在俄罗斯和欧盟夹缝中,东西分裂是其无法摆脱的地缘政治“原罪”,但这并不先验性地决定了其无法选择的悲剧命运。相反,如果执政者能够认清这一现实并奉行适合的政策,反而能够化不利为有利,为本国取得双赢的结果。这在芬兰、哈萨克斯坦等国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

尤先科在外交上的表现完全不像他在央行行长上那样出色,更像是初出茅庐的政治青年。他不切实际地提出乌克兰加速加入北约欧盟的计划,在天然气过境、南奥和阿布哈兹问题上与俄长期交恶,导致乌克兰政治危机不断。相比之下,亚努科维奇在外交上善于调和,担任总理期间较为成功地缓和了俄乌天然气协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两大外交难题。出任总统后,他迅速出访欧盟和俄罗斯,在欧盟关心的领域(推进乌克兰——欧盟联系国协定签署,进行互免签证制度谈判,加快建立乌克兰——欧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俄罗斯关心的议题(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保证俄语的官方地位,延长俄罗斯黑海舰队驻乌克兰基地的租期)上都做出了明智的决定。2010年7月亚努科维奇签署了《对内对外政策原则法》,从法律上确定了乌克兰的不结盟地位。但亚努科维奇竭力推进的“平衡外交”却因为国际局势的新变化而无法维持。

2009年欧盟启动了对“新东欧六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以此作为欧盟与独联体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窗口。俄国起初对此并不重视,反应平淡。但普京欧亚联盟的构想付诸实施后,莫斯科担心这种联系一旦建立,将成为独联体国家永远脱离俄罗斯主导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的开始,对该计划予以公开反对并全力阻挠。与北约东扩不同,俄欧这次围绕争夺乌克兰使用的都是金元外交。欧盟透露,基辅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后,欧盟将在七年内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90亿欧元的贷款;俄罗斯则在乌克兰暂缓签署协定后拿出了150亿美元的史上最大外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和波兰的积极介入,使得这一争夺已变成了默克尔和普京的政治博弈,因而带有了德俄角逐欧洲大陆霸主的历史意味。这也使得这一争夺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未来都很难有妥协的空间。目前莫斯科对乌克兰意图加入欧盟采取的还只是常规的政治施压、能源讹诈、贸易封锁等外交手段,但如果这些都无法使基辅回心转意,不排除俄国人会像2008年阻止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一样,在必要时采取极端手段,克里米亚共和国出现的分离趋势就是例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