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递正能量 弘扬新风尚

浙江:传递正能量 弘扬新风尚

浙江省代表委员热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代表委员名片】

黄锦朝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许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戴天荣 全国人大代表、祐康集团董事长

陈腊英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物业服务发展分公司清扫保洁员

何水法 全国政协委员、省美协副主席

张波 全国政协委员、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

杜时贵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周咏南 朱海兵 廖小清

余勤 黄宏 翁浩浩 沈吟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老年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今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的热议,一直延续到全国两会上,也引起我省代表、委员的关注,大家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讨论。

扶与不扶,

不该是道难题

【百姓提问】 杭州望江街道耀华社区居民冯建华,时常看到“老人摔倒没人扶”的新闻,他想不通:“这为什么会成一道难题?”

【代表委员解答】 “我也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老人摔倒了,当然要扶,这还要想吗?”许江代表有些激动地说。

许江代表认为,“扶与不扶”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正在侵蚀一些人的思想,使他们在做事情之前,先要想这样做划不划算、风险大不大,“尽管发生过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但这只是说明需要法律等方面的完善与保障,不该成为我们束手的理由。”

“关键是要凭良心去做。”今年47岁的陈腊英代表,已在清扫保洁岗位上做了9年,捡到过不少手机、相机和钱包。去年4月,她在西湖边清扫路面时捡到一只手机和一张公交卡,找不到失主。后来捡到的手机响了,对方却说:“我是送快递的,你在家吗?”陈腊英代表实话实说“手机是刚捡的”,对方才说自己丢了手机。

“扶不扶”这一话题,如今几乎成了检验公众道德指数的“试纸”。但最近的一些“测试”很受争议,如有媒体现场测试,用“摔倒街头”的方式,看看有多少人会施以援手;还有个单位举办社会公益活动,以“假摔”来观察市民反应。

杜时贵委员认为,用“假摔”测试道德和爱心终究不妥,会带来副作用——今后,人们在面对“扶不扶”时,不仅要纠结会不会好心反遭讹,还会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测试”。

从我做起,

把人心扶起来

【百姓提问】 东阳退休干部王月光是义工协会新成员。“我是学医的,能帮助别人很高兴。”王阿姨很想动员更多的老伙伴参加,“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们?”

【代表委员解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行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锦朝代表说,可以用自己的谈吐、言行,影响和带动朋友圈、工作圈、社会圈的人,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加强身心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的统一。”戴天荣代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来说,要学会妥善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对于企业,则要学会处理好企业、员工、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打造真正的百年基业。

“企业和谐、员工和谐,是社会和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么多年来,祐康坚持发展共享,承诺员工人均工资和万元工资创收行业‘双领先’,没有发生过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戴天荣代表说。

“特别是一些家长一边要求小孩学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却不文明,结果小孩也跟着学了。”陈腊英代表说,一个人的素养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成人有良好的素养,就不会发生孩子在金字塔上刻写“到此一游”的事了。

张波委员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喜好的方式去做好事,捐款、捐书、捐物,也可以做义工、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