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不落实,对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多,党员教育管理缺失、发展党员重数量轻质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能力素质不强,村集体财务公开不够、在落实惠民项目资金中不公不廉“乱作为”等问题,突出五个注重,着力解决“一薄弱”问题。
建强组织,注重增强凝聚力。一是抓健全组织。按照地域相邻、行业就近、优势互补、便于教育管理和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独建、联合、挂靠”等方式,及时设置组织,全地区所有村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寺管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92%,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67.4%,并选派570名党建指导员帮助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形成了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二是抓晋位升级。大力实施先进党支部“红旗工程”、一般党支部“赶超工程”、后进党支部“转化工程”,组织1000名党员干部组成164个工作组,深入边境高寒村、社情复杂村、困难贫困村、基层组织薄弱村和生态文明村,开展为民服务实践活动,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普遍实现晋位升级。三是抓扩点覆面。注重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指导群团组织开展各种党群活动,强化群团组织宣传政策法规、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党群工作一体化。
壮大队伍,注重增强战斗力。一是着力加强“一把手”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区实现了所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藏一汉”配备格局,乡镇班子的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调整后进村居党组织书记115人,选派555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居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实现了机关干部村居任职的全覆盖。加强干部培训,每年有针对性地对乡镇、村居干部进行集中轮训,目前已组织185名选派干部到湖南省直机关党校学习培训,乡镇、村居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出台了《山南地区进一步加强稳定边境高寒县乡干部队伍办法》和配套实施细则,在人员调配、培养使用、政策待遇和服务管理方面给予倾斜。在地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地委、行署坚持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并逐年递增,对边境高寒县乡干部职工进行生活补贴,促使边境高寒县乡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发挥作用。注重村居后备干部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已培养村居后备干部3247名。三是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五带头三培养”活动,注重从农牧区生产一线、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及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员中发展党员,目前全地区共有党员38093人、占总人口数的10.8%,其中农牧民党员23431人、占党员总数的61.5%。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途径加强党员培训,重点实施村居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四项培训工程,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每年培训党员达4万人次。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先后为391名农牧民党员发放表彰奖励、创业帮扶、救助救济资金115.75万元,有效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