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阵地,注重增强吸引力。一是重基层设施完善。先后投入资金3333万元,新建村居活动场所127个、远程教育站点70个,对554个村居活动场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实现了村村有功能比较完备的活动阵地。在每个村居建设了新旧西藏对比展室,着重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乃东县克松居委会打造了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重示范点建设。地县财政投入2261.4万元,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方便、基础条件较好的15个村居实施村居活动场所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投资860.64万元,实施了乃东县亚堆乡果乃村和日苏村、昌珠镇卡多居委会和色康居委会4个基层政权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基层组织“九有”目标。三是重作用发挥。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积极组织广大农牧民党员开展党组织和群团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实用技术,切实增强了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富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真正把村居活动场所建成了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打造品牌,注重增强创造力。一是打造“十星模范村”和“十星模范户”。大力开展了以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特色经济、管理民主、重教尚文、环境美化、遵纪守法、平安和谐、先锋堡垒为主要内容的“十星模范村”和“十星模范户”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家风、村风、民风实现良性互动,已评选出8星以上模范村140个、10星模范户200余户。二是打造“四级信访”工作格局。在政府、政法、组织和纪检监察四个系统,创新开展了地、县、乡镇、村居四级信访接访日活动,目前共受理和解决群众来信来访1237件4361人次,及时解决了信访积案,有效预防了信访新案,切实维护了干部群众合法权益。三是打造“千里边境党建长廊”。结合山南地处边境实际,加强隆子、错那、洛扎、浪卡子4个边境县200多个村居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筑牢了反分裂、反渗透、反蚕食的战斗堡垒。
健全机制,注重增强保障力。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地委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制度》、《山南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十条规定》、《山南地区加强乡镇机关建设管理十项要求》、《山南地区加强寺庙管理委员会工作“十个一”规定》、《山南地区加强村居“两委”建设“十个一”规定》等一系列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基层权力运行。二是健全责任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好“一把手”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出台党建考核办法,每年年底对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形成了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投入机制。制定了《关于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地、县财政预算的意见》,把所有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地、县财政预算或单位财务计划,每个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每年不少于2000元,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上缴的党费实施全额返还,并为每个非公经济党支部从党费中划拨2000元活动经费,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支持为辅、援藏资金为补充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