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问题的讨论温馨而热烈。全社会为什么反响会如此强烈?我想,原因大概就在家风之大,堪以比天。在改革开放前后的65年漫长岁月中,急剧变奏的时代大主题让它被忽视了太久。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涉险的阶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氛围中,凸显出生命个体精神品质的重要性,于是,重塑道德,培植精神,蒙养气节,提纯人格,不仅成为时代要求、社会共识,也成为千家万户抚平对红尘万象深深忧虑的一种由衷呼应和拥趸。家风问题,无论于私于公,于家于国,于近于远,都连心扯肺!
一
家是自然人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基地,人类自身的生产因为有了家而赋予了意义,而意义的固化与迁衍,便积久成风。因此,家不仅是生活生产单元,也是在家族的兴旺和持续中,保持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力久盛不衰的基础,而用精神维系,靠的正是家风,它是由家规、家法、家训、家教、家传、家言等有形的条规箴言所明示的,也是长者或以不言之教的点点滴滴行为来影响,或以率先垂范的嘉言善行所感染的。家风是长期文明行为积淀形成的行为自觉,它以积德行善为核心,以俭约勤奋为准则,以尊老爱幼为崇尚,以知书达理为追求,以爱国献身为荣耀。它与家族的兴衰、个人的成败,关系极大。
人从出生到成人,都深深地打上家庭的烙印。若果人是一粒种子,家就是他的土壤。家风形成的小气候,成为出土小苗生长发育的环境。若果家庭是生态微系统,家风就是维系这个生态微系统的空气、水、阳光。考稽历史就会发现,忠臣良将,大贾巨子,各界名流,大多出于名门望族,或家风周正的平民之家。家风好虽不见得出来的个个都是俊彦良才,但俊彦良才绝不会出自家风败坏之家,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功能是否健康有效,民族发展是否富有活力。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人既是历史的主人,又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一切文明成果的受益者。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一切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一个民族气质禀赋的优劣,因素十分复杂,但起步一环却至关重要,家庭就是人生的起跑线。人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更贴切地说是不要输在对发令枪的准确判断和灵敏的反应上。
全面深化改革的发令枪已经鸣响,每个为人父母者的反应是否灵敏,是否未雨绸缪,早下决心,营造好的家风,为孩子健康成长着想,实在事关重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每个人的出彩提供了机会。但能不能抓住机会,实现梦想,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而这个素质的形成,起根于家教家风。我国自古就重现家庭,用孝悌宗亲等伦理规范加以规范,而家教就是这种规范的载体,家教成为传统,各种家训史不绝书,这大约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至今仍然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家风让文明基因保存在社会最深沉的基础之中而免受破坏。重视家庭、亲情、伦理、道德、传承等,为家风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真善美强大的精神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