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履行领导职责,在深刻认识领导环境的基础上,做好出主意、用干部、教育群众的工作
领导工作是具体的。任何领导者“走马上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明确职务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即领导职责。职责不明,尽责不力,决不是好的领导。毛泽东在领导实践中,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识环境,掌握情况
一般地说,领导者总是首先是从认识环境、掌握情况开始进入领导角色。这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领导行为,但它却是实施正确领导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正确认识领导环境是实施正确领导的基本根据,许多领导的失败,就是对领导环境和情况的错误认识造成的,所以毛泽东把“了解情况”作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两大基本任务之一提出来。毛泽东最早提出并一贯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反对离开中国国情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他说:“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毛泽东指出,必须把国情作为我们考虑一切建设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走我们自己的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照搬苏联模式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毛泽东尖锐地指出:“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后来,正是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出主意”
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毛泽东所讲的“出主意”,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领导决策。由于“用干部”也需要“出主意”,所以出主意,以及推动干部把主意落到实处,即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就成了贯穿领导过程始终的基本活动,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
“主意”出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毛泽东说:“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领导者要把主意出好,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毛泽东认为:“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3)抓住中心、统筹全局的原则。毛泽东说:“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抓中心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统筹全局,推动全局工作。因此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当前与长远等重大关系,提出了善于“弹钢琴”的决策指导思想。(4)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原则。毛泽东认为,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靠集体的政治经验和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为了搞好集体决策,毛泽东提出要在领导集体内部充分发扬民主,造成一种让大家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讨论局面,主要领导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出主意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干部去做”群众的工作,执行决策。毛泽东强调三点:第一,向群众把决策讲明白,“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第二,要依靠群众找出一系列执行决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工厂怎么办?合作社怎么办?商店怎么办?在机关里面是搞不清楚的。越是上层越没东西。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第三,要在执行决策的群众实践中检验决策。领导的主意好不好,要在执行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毛泽东说:“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在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
(三)“用干部”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承认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和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他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用干部,首先“必须善于识别干部”。毛泽东曾引用过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诗句,来说明识人之难。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识别干部呢?一是“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二是在实践中识别和考察干部。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三是依靠群众。毛泽东多次指出,识别和考察干部必须走群众路线。干部好还是不好,有何特点和能力,群众最有发言权。
用干部,贵在“善于使用干部”。在这方面,毛泽东首先强调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他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毛泽东一生也用错过人,但他确是我们党“任人唯贤”的典范。他告诉秘书: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其次,要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毛泽东这样说过:“一个人,才有长有短,性情习惯有恶点亦有善点,不可执一而弃其一。”他反对对干部求全责备。所谓“用干部”,“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发挥长处是克服短处的最好办法”。第三,不拘一格地选用优秀的新干部。事业的发展,要求干部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没有优秀的新干部源源不断地提拔上来,“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毛泽东反对论资排辈。他说:“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青年人不比我们弱”。第四,干部要能上能下。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党的干部队伍也不例外。毛泽东指出:“一个伟大的斗争过程,其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的领导骨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须不断地提拔在斗争中产生的积极分子,来替换原有骨干中相形见绌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干部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五,要搞五湖四海。全面团结各地、各方面、各种类型的干部,共同致力于党的事业,是毛泽东“用干部”的重要思想。他坚决反对干部问题上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他说,所有干部“都是一个父母生的”,都是党的干部,党的财富。必须正确处理“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关系,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的关系,……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关系。”“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的干部”,要“善于和非党干部共事” 。
用干部,“必须善于爱护干部”。关于爱护干部的办法,毛泽东早在1938年就做过系统的阐述。
(四)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革命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必须依靠党进行“灌输”和教育。因此,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责之一。毛泽东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第一,实现教育引导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毛泽东一再告诫广大干部,要相信“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的,他们很守纪律,很讲道理,决不无故闹事。”因此,对群众的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孤立地去做”,必须“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第三,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毛泽东要求干部“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第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管理、严格纪律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五,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毛泽东坚决反对干部“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第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同时,还要运用典型示范、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等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