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五:推进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中的作用。2013年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968件,受理立案4165件,结案3619件,同比分别增长38.5%、51.3%、37.3%。行政复议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审查难度提高;二是群体性案件占有一定比重、涉及面广;三是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数量激增,占全部案件数的34.5%;四是案件成因复杂,处理难度大,如一些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以大规模“串案”形式出现,看似简单,其背后主要由征地、拆迁、“绿隔”等问题引发,涉及利益主体多、矛盾纠纷复杂;五是涉及行政决策、要求行政履责、行政监管的案件相对较多,这表现出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履责是否科学合法、监管是否到位有着更高的期盼。过去几年在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三届北京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首次尝试邀请申请人参加案审会,进一步增强了案件审议的透明度,提升了公信力。
进展六:积极出庭应诉,主动接受司法监督。随着法治建设的发展,行政相对人通过诉讼维护权益的需求不断增长,2013年全市法院审结行政案件10264件,同比上升9.3%。被诉行政机关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在法院的建议下主动完善行政行为,也使行政相对人正确认识权利义务,实质性化解行政纠纷,行政案件撤诉率达36.2%。
进展七:加强依法行政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6月份,北京市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授牌暨依法行政讲师团成立,北京市三级法院建成19个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基地,40余名法官受聘成为讲师团成员;“北京司法大讲堂”活动在6、7月进入“法治北京”阶段,各区县司法局、各街道(乡镇)司法所共举办“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培训107场,18749名领导干部、公务员以及新换届的农村两委班子参加了依法行政培训课程;11月19日下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前,请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就“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讲座,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成为制度。
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研究得到的情况来看,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立法滞后,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1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性规定,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时至今日,北京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性法规仍没能出台,以致哪些决策应当听证、听证代表如何遴选、听证意见采纳与否,缺乏明确的规定,重大决策听取意见的主观随意性较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