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3)

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3)

摘要: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要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四风”问题病症难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不力。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能克服权力寻租的官僚主义作风和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

加强监督机制和制度建设。主要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改革行政监督制度,建立群众评价监督制度,巡视工作制度化。

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的监督。第一,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第二,加强对领导决策工作的监督。第三,加强对领导干部使用大额度资金的监督。一是建立健全大额度资金审批制度。二是建立大额度资金使用制度。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防止大额度资金挪用、侵占。三是建立大额度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定期审计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要联合执法监察、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机关、人民群众和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把党的各级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要继续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是一种用人导向,也是一种作风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当干部的权力更多地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时,就有利于遏制对群众不负责任、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和群众公认是正确用人导向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和依据。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推进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组织讨论决定干部问题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完善有关程序和议事规则。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热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干部受到冷落和惩戒。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对干部的德和科学发展实绩的考察。重视分类考核,要建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还要有周密完善的方法,既要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听取一般干部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培养教育、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使干部的工作成绩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进一步营造阻击“四风”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