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根基(2)

上海: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根基(2)

“平等”:超越平均,追求质量

张志宏

人在价值层面是生而平等的,这种平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绝对平等,但是,在社会实践层面却是相对平等的。

不论是现代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进入的科层制社会体系,还是我国自进入社会主义以来的社会分工体系,我们所追求的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更不能等同于“平均”,而是强调公正、公平意义上的平等。所谓绝对的平等不仅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也是没有意义的提法,甚至单纯地追求平均,或者一味地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将会损害公平陷入到平均主义中去。因为,人和人之间虽然是平等的,但缘于体力、智力、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在劳动中的贡献是不同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同的,如果片面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只会导致贤愚不分、勤懒不辨,从而损害到公平公正。因此,根据社会分工实行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种“公平”也是一种“平等”的形式。这种社会分工就包括社会中的等级关系、身份关系,等等。当然,虽然社会分工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指挥与行动的关系,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层面是平等的,即人格是平等的。我们应当追求的,也是基于人格平等而衍生出的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等,譬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二代”现象就是不平等的,应当予以克服。

在具体实践中,也应该避免从追求绝对平等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过于强调个性化、差异化,甚至以“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来作为人类社会的圭臬,从而将人类社会异化为冷冰冰的程序化、制度化的社会机器,失去人之为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一点,我们恰恰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思想与社会现实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否认人生来具有高低贵贱之别,但认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就既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又为社会分工提供了很好的标准和依据。所以说,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思想不仅在传统社会,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诸如残疾人的平等权利、男女平等、教育平等和同工同酬等问题,无疑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公正”:惟“公”然后能“正”

朱贻庭

自近代以来,中国学界用“正义”一词翻译了西文“justice”一词,并大量引入西方关于“正义”的理论,许多论述社会问题的著述都以此为理论依据而展开。这有积极意义,但也会产生理论与现实的某种错位。其实,中国也有源远流长的“公正观”。在中国语境中,“公正”是“公”与“正”的复合词。朱熹说:“公”是“体”,“正”是“公”之“用”;惟有“公心”,处事才能“无偏无党”、“无偏无颇”,才能当于理、得之理,才能“正”。所正之“理”,在古代是指“礼”以及合乎“礼”的一套行为规范。我们现在讲的“公正”可以界定为以“公”(“公天下”)为核心理念,以(普遍的)权利平等为基础,坚持公道,实现公平、正义,从而继承并发展传统“公正”观,并吸取西方“正义论”中如平等、权利的合理因素,既显现代性又具民族性。

将社会层面的“公正”界定为“惟公然后能正”,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公正观的民族特色,也是中国传统公正观的优点。它首先要求执政者有“公天下”的观念,把天下人的冷暖疾苦装于胸中,这样其政策作为才有可能当于理,才有可能达致“正”。如果偏于一人一家或某一利益集团之私,那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先公”是执政之要、为政之道,也是执政者的政治德性。我们党强调“立党为公”,正体现了传统“公正观”的这一特点和优点;发扬“必先公”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立党宗旨,正是现在我们强调公平、正义关键所在。因为惟有“公”才能尊重每个公民的权利,实现社会公正。不仅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努力减少结果的不平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公正”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又是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要实现社会公正,必先践履公正。对此,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责无旁贷。践履公正,也就是要讲公道。首先“干部办事要公道”。例如在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就要正确对待人情与公道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讲“公道”还要求“舆论要主持公道”。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网络微信、民间舆论,都应担负起主持“公道”的社会责任。公民也“要处事公道”。公民在遇到利害矛盾时也都应依法行事、按理“出牌”。“公道自在人心”,重要的是要让“公道”成为“人心”,使公道不公道,“人人都知道”。这样,就会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公正”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理念。

(作者系上海市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