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商界精英建言“中国制造”

摘要:“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日前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的中外政商界精英认为,出路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行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

顶着“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光环的中国,在中国工程院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坐标上只得76.74分。相比之下,美国160分,日本120分。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这一指数将提高到95分,相当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即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日前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的中外政商界精英认为,出路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行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

中国制造亟待创新驱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论坛上“把脉”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病征”: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80%高端芯片依靠进口;

——制造业经济效率低于规模增速,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中国只有20%左右;

——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世界知名品牌前100名中12年来没有中国品牌;

——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严重,中国GDP约占世界8.6%,但能耗占世界19.3%;

——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推行绿色制造,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群体,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徐匡迪开出“处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强调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关键是使企业形成创新主体,通过竞争形成创新型大企业和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新尚未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特征。”美国兰德公司总裁迈克尔·里奇建议中国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是一系列类似的、相互进行竞争的企业聚集在同一地区。这就需要以科研机构或高校为核心,同时保证市场驱动的融资渠道以及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1

(图片:这是由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3部“超级巴拿马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资料照片)。阿布扎比港务集团1月27日宣布,3部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已运抵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哈利法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