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下月举办
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下个月,北京将迎来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其中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
机器人行业的目光正在向北京聚焦。市经信局近日介绍,北京机器人产业总体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特别是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阵营。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8月8日至12日举办。届时,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位嘉宾将齐聚北京,共话机器人智能新趋势,约200家机器人企业也将集中展示各自最新研发成果。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举办。其中的主体赛事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包括田径、足球、舞蹈以及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3大类21个赛项。目前,已经有百余支队伍通过线上系统完成了比赛注册。
“目前,距离运动会召开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正全力以赴做好比赛筹备和各项保障工作。”市经信局智能装备处副处长梁洪郡说,为做好本次运动会的赛前测试和赛队训练,本市在国家速滑馆建设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其中的足球配套区域已于7月初投入使用,每天都有十余支赛队五十余位高校学生进行足球训练;用于“5V5”足球比赛的“熊猫眼”核心区与场景赛训练区也将在本月中下旬陆续投入使用。
“北京将机器人作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梁洪郡说,本市紧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持续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机器人产业高水平创新发展,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高地。
本市在机器人领域的多个创新平台,正加速技术突破。在海淀区,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引育20余个医疗机器人项目,加速突破多自由度智能力控、5G远程手术体系、单孔蛇形臂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在北京经开区,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长时稳定运控等机器人本体关键技术和长程思考、泛化执行、实时纠错反思等具身智能共性技术加速突破。
产业向“新”需要高质量基础设施。此前,本市聚焦高质量具身数据这个行业发展核心痛点,启动建设开放共享的北京具身智能数据统筹服务平台,解决数据采集标准统一、异构数据集互联互通难题,服务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同时,还组织开展低成本高效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标注和机器人自主强化学习数据等关键技术攻关,探索真实场景作业数据采集模式,打造“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能力评测”全流程闭环的高质量数据服务基础设施。
记者获悉,针对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所面临的零部件标准化、装配工艺标准化、测试体系规范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等难题,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北京已经启动建设了北京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中试验证平台,发挥北京市智能制造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探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