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中欧投资专业人士史欣对新华社记者进一步解释说,和美国强于金融不同,欧洲尤其是德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因此中欧的产业互补性很强。此外由于欧洲很多传统企业规模不大,又较易受外部市场波动影响,因此给中国企业的投资并购提供了众多机遇。
(图片: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同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共同出席中荷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拓展合作新空间
按照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欧盟也正加紧实施“欧洲2020战略”。范龙佩表示:“欧盟和中国面临的各种经济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类似的。”因此,双方在实现各自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将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3月25日,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文章说:“当前,中欧都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要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新能源、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互利合作,加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步伐。”
总部位于米兰的大公欧洲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欧洲)德籍总经理毕伍福近日说:“得益于中欧合作的加强,中国投资组合中,欧洲市场所占份额将不断增长。”大公欧洲发布的分析报告称,随着中国提升国内工业基础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中国避免过分倚重美国和美元金融工具,欧洲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而目前欧盟有约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其在城镇化理念、规划、技术和管理方式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因此,中欧双方无疑可以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更多合作。(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