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6年10月21日,本报推出介绍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朱彦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随后,一场关于“朱彦夫给我们的启示”的大讨论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1996年11月,省委作出了“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8年过去了,朱彦夫的事迹依然广为传颂,朱彦夫的精神依然闪烁光芒。年逾八旬的朱彦夫,继续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本报再次推出介绍朱彦夫事迹的长篇通讯、评论员文章、摄影报道和系列故事,他的感人事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对于推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如果年轻人被一位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所感染、震撼,进而产生共鸣、走出迷茫,在与老人的比照中,开始校准人生坐标,那么这种精神,就具有时代价值,就具有穿透力,就会穿越时空,跨越年龄,放射出持久夺目的光芒。
他叫朱彦夫,1933年出生的“30后”;他叫高天成,1993年出生的“90后”。2011年,小高从临沂参军入伍,来到淄博预备役工兵团,团部与朱彦夫家相邻。小高家庭比较富裕,来部队时,连衣服都不会洗,父母光袜子就给买了100双。
当小高的人生与朱彦夫有了交集,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坐着轮椅的朱彦夫,小高打了个敬礼,老人上身一挺,艰难地抬起残存的左臂,还了个不标准的军礼。
小高心头一热,就懵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老英雄吗?由好奇,到了解;由了解,到景仰,小高被朱彦夫带入一片新天地,他开始重新审视人活着的价值。
岂止是90后的小高,朱彦夫的事迹教育了几代人。有位大学生见到朱彦夫后的感言是:“第一眼,是震惊;第二眼,他就是泰山!你不能不肃然起敬。”
朱彦夫就是一汪风吹不走、日晒不干的清泉。泉眼来自哪里?岁末年初,我们来到沂源,来到朱彦夫身边,解读这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解读他的生命密码。
缺手缺脚不缺“钙”
“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朱彦夫
床上的军装整齐地叠着,假肢并排靠在床边,假肢上的黄军鞋鞋头始终朝外。这是战士时刻准备出征的姿势。
81岁的老英雄坐在床上,他是用心在走,在跑,在跳,在冲。
1947年,沂源解放。那年冬天,14岁的朱彦夫穿上了军装。肥大的棉裤虽不合身,却通体暖和舒服。他把身上惟一的补丁摞补丁的裤子换下来,搭在了路边的高粱篱笆上。数月后,行军路过此地时,他换下的破裤子还在那里迎风飘舞。直到现在,他睡不着时还想着那飘荡的破裤子,还有他能跑的长腿。
让他自豪的是,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中,他的腿、他的手、他的眼,都为他立过战功。
1950年12月初,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打响了。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敌人殊死搏斗,激战3天3夜,全连官兵都牺牲了,仅剩下他,头部中弹,胸部、腹部重伤。昏迷中,他口渴如焚,竟将自己被炸出挂在脸上的左眼球吞进肚里,后被发现送往医院急救,先后做了47次手术,两腿从膝盖以下截去,两手从手腕以上锯掉,失去了左眼,右眼的视力仅剩0.3。
医生为他输液输血,清创消毒,植皮取弹,剖腹排便,他都不知,在“太平室”(专门为危重病伤员设立的抢救室,接近于太平间)昏迷93天后,几乎被宣布死亡的朱彦夫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可是,他清醒后却哭着埋怨医生:“为什么要救我?没脚,没手,一只眼,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万念俱灰的朱彦夫,被转到荣军医院。但他时刻都在想:怎么死。
他滚下床,挣扎着将身子滚到窗口的桌子前,用臂碴扳着桌角,伤口挣裂,鲜血淋漓,染红了桌腿和地面,终于爬上了桌子,正要往窗外滚,却被一个叫“飞毛腿”的病友,一把拽了下来。
荣军医院马政委大发雷霆,劈头盖脸剋了他一顿:“朱彦夫,你没良心!你死了,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对得起给你治疗的医生、护士吗?你知道为抢救你输了多少血吗?你这软骨头!你还算个党员吗?你是举起拳头宣过誓的人,举过拳头……”
话音未落,只见朱彦夫举起残臂,哆嗦着嘴唇:“我没有拳头了啊!”
两个军人相拥而泣。马政委说:“咱没有拳头,还有心!”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银发满头的朱彦夫谈起那场生死对话,已经很平淡了。他的嘴角甚至挂着一丝微笑:“说句大实话,如果我不是党员,忘记了举拳头,器官早就萎缩了,精神早就崩溃了。我老朱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装着个共产主义,早就死了。是党救了我,我不爱党行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