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整时代的世界经济(3)

大调整时代的世界经济(3)

世界经济大调整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格局的变化,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调整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第一,出口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压力加大。一是全球经济减速导致我国出口的外需增长放缓。二是我国一些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受到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加有力的竞争。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出口结构升级,我国出口将面临严峻形势。三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持续抬头。经贸摩擦从传统出口产品向技术密集产品、从贸易领域向投资领域、从实体经济向规则制定扩展。四是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将加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正面竞争。发达国家实施 “再制造业化”战略,更加重视货物贸易出口。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将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分工关系从互补为主转向更多的正面竞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重演当年日美贸易战的历史一幕。

第二,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与资源能源安全的困难增加。一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金跨境流动加剧,将增大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风险,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压缩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增大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不仅令我国进口资源能源付出更多代价,而且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三是国际政经环境和地缘政治变化,威胁我国海外利益安全。我国海外投资、人员大幅增加,且有较大比例集中于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与地区,维护海外利益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第三,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一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相互交织。我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能力与国际社会的期盼存在落差,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加重,将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对外经贸关系。二是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我国面临被主要区域贸易安排边缘化的危险。三是发达国家力推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可能导致国际规则朝不利于我国利益的方向演变。尽管全球治理变革与规则调整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如果我国不在决策体制方面作出重大改革,大力提升参与国际治理的意识、经验和能力,全球治理变革与规则制定则可能不利于我国利益。四是周边战略与安全环境复杂化,影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与我国海洋主权与权益的争端加剧,部分周边国家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恐惧,采取联美外交政策,一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均不利于我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

——世界经济大调整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将给我国带来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机遇。

第一,引进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的机遇。全球经济低迷更突显中国经济良好前景,跨国公司更加看重中国巨大的本土市场和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等新优势,加速将研发、地区总部、先进制造等更高技术含量、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活动向我国转移,高端人才等生产要素也将加速流入我国,有利于我国通过“引进来”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

第二,整合全球资源,推进技术与产业升级的机遇。一是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达经济体,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海外低成本并购获取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国际销售渠道的难得机遇;二是全球性新技术研发创新热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改善创新环境,我们不仅能在传统产业实现大幅提升,而且可能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第三,提升我国出口结构的机遇。一是发达国家更新基础设施和新兴经济体建设基础设施,将带来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这有利于我国扩大海外工程承包并带动我国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制成品的出口;二是新兴经济体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将为我国性价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电设备、建筑机械、运输设备等资本品提供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我国出口结构的升级。新兴经济体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其消费结构升级也将为我国质优价低的消费品出口提供新市场;三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国际服务外包,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多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服务外包的大发展。

第四,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机遇。一是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为我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供机遇。二是区域一体化热潮有利于我国发挥市场吸引力,打造与我国经贸联系更加紧密的周边环境,落实周边外交战略。三是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修订法律法规,改善投资环境,将吸引中国企业投资作为重点,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拓展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空间。

应对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政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大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在对外开放领域做几件大事与实事,才能真正实现化危为机,趋利避害。

第一,着力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继续拓展出口市场空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出口产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一段时期虽然外需增长放缓,但随着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出口增长和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空间。一是树立制造立国、质量立国理念,创造出口竞争新优势。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昭示出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我国更应该高度重视不断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围绕这一目标,在技术追赶与创新体制、房地产制度与市场、劳动力成本与技能、税收、汇率、贸易便利化与自由化等各个层面,改善增强出口竞争力的舆论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创新特殊经济区政策,打造“六大中心”,即把我国从现在的世界“制造中心”扩展到“国际制造”、“国际物流”、“国际销售”、“国际结算”、“国际研发”、“国际维修”六大中心,大大提升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三是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加快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高的外商投资项目。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开拓国际服务外包、海外工程承包市场。

第二,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打造几十家我国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与全球行业龙头。一是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商议签定投资协定,并研究探索签署多边投资协定的可行性,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二是配合资本项目开放与国内投融资体制改革,率先改革现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大大简化审批程序,尽早取消审批;三是大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包括信息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海外人员与资产安全保护服务等。四是大力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扎下来”。

第三,积极主动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探讨与美、欧建立自由贸易安排的可行性,力争5年内与重要经济体谈成一个大的区域贸易安排。

第四,加强周边经贸合作,发展“铁杆”朋友。一是要与周边国家发展互惠互利可持续的经贸关系。充分考虑周边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主要关切,综合利用贸易、投资、金融、援外等多种手段,把农业全产业链投资与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项目、资源开采与深加工等作为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二是让周边国家充分分享我国的市场机遇,通过单边降低关税、重点分配进口配额、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等扩大自周边国家的进口。三是加快周边大通道建设。开工建设中老柬铁路和直通印度洋的中缅铁路;打通经朝鲜直通日本海的水、陆通道;修建中蒙铁路复线、提升中蒙公路等级;加快与中亚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公路、铁路网建设。四是加强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要认识到海洋对我国安全的战略意义,而且要认识到海洋对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发展经济的巨大作用。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海洋农渔业、资源能源开采与加工、航运、旅游等传统的海洋经济活动,还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要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在维护我国主权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海洋经济的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