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披露的案例看,一些北京来电很会玩狐假虎威的游戏,但也有些人确有底气,即有国家部委背景或确系国家部委下属机构,因此理直气壮,更加肆无忌惮。对这样的北京来电,一些基层官员和企业主就无可奈何,不敢得罪。更何况,一些基层政府和官员确有把柄可抓,对于北京打来的索要封口费电话,有官员就坦言,“现在想挑出地方政府的毛病很容易,面对这样直接要封口费的,我们也很矛盾,给吧不甘心,不给吧又担心真的闹大了”。
恐惧北京来电,映衬出基层官员和企业主缺乏救济的生存状态。法治社会,必然让蝇营狗苟的骗子无立足之地。治愈基层官员和企业主的“010恐惧症”,最终需要开出法治的药方,除了依法打击骗子,还需要国家部委自我规范,特别是管好下属机构,遏制它们傍政府的变现冲动。而作为基层官员,也只有身正才不怕影子斜。
别做“010来电”钓饵下的那条鱼
010骚扰来电,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推销图书、画册、邮册、纪念币的;邀请企业负责人或企业参评各类奖项的;邀请参加各类高端培训、研讨会、考察的。还有一种是自称新闻单位要做正面有偿新闻或收负面“封口费”的。
这些陌生电话的共同特点,一是“来头”都很大,起码打着国家部委下属机构的旗号,有些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二是来电的目的都是为了钱。不管是卖书的,评奖的,组织××会的,抑或是索要“封口费”的,要钱才是真正的目的。
事实上,这些010来电,“来头”虽然很大,但只是个自欺欺人的“障眼法”,“拉大旗作虎皮,吓唬别人壮胆自己”,素来是骗子耍弄的小伎俩。北京某部委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其实真正的下属机构,现在不敢这样乱搞。这些到处骚扰基层干部和企业家的,一部分是真有点关系,通过一些部门或领导搞个挂名权或合作权;另一部分则什么真东西都没有,骗一笔是一笔。
试想,一级堂堂的国家部委,哪会以单位的名义向你卖图书、画册、纪念币?“中南海”、“联合国”哪能“惦念”你这位基层干部或企业家?“010来电”,不过是人家抛下的鱼饵,钓上一个算一个。你若是为之恐惧,那只能说,你太“自作多情”了——人家广泛撒网,重点捕鱼,从电话号码本扒拉出一个电话打过去,骚扰你一下;放下电话,人家根本不知你姓啥名谁,你谈何“010恐惧症”?
不否认,010骚扰电话的背后有权力的魅影。比如,一些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挂靠在权力机构之下,个别领导甚至还在这学会那协会任职或挂名,这就为某些×会、个人“理直气壮”骗钱提供了口实。所以,治疗“010恐惧症”,需要把权力从根到叶都关进笼子,防止权力的“溢出效应”肆意横流。
与此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要傻乎乎地去做“010来电”钓饵下的那条鱼。没有市场,则没有卖方——“010来电”长久不衰的根由,在于社会上的确有人因胆小和无知频频“接招”,甚至甘愿接招,以至于助纣为虐,助长了此类现象。
比较典型的,是今年2月央视曝光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有偿评比骗局。该学会是一个非法机构,地方医院交钱就能获取荣誉,主办方一次便可获利近千万元,真可谓是“一牌(匾)值千金”。暴利之下,只能刺激“010来电”越发疯狂,让基层干部和企业家不胜烦忧,甚至为之恐惧。
不做“010来电”钓饵下的那条鱼,是需要底气的,比如不贪恋虚假荣誉;自身清正,手脚干净;不畏惧权力……也只有不理不睬,才是根治“010恐惧症”的“特效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