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 保库区青山绿水之本

重庆: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 保库区青山绿水之本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当前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已凸显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刻不容缓。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域,是市委落实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渝东北地处长江上游核心地带,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只有坚持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保护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

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体制改革上求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当前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已凸显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举措,是面对当前严峻环境形势和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责任担当,是提升未来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市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将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将城市经济和工业发展科学布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而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重点做好三峡库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工作。

市委的战略决策,是着眼于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给各个功能区域划上了一条生态保护红线,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是高度契合的。

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涵养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涵养生态是前提,发展经济是关键,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三峡库区和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涵养生态的使命,独特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又使其具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特色优势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明显优势。关键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性地选择“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面上保护与点上开发的关系。面上保护为点上开发创造条件:加强对生态资源和基本农田等整体保护,控制开发强度,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向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聚集。点上开发为面上保护提供支撑:通过对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工业园区、城镇规划区、能源基地、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进行点状开发,促进产业、人口、城镇的合理分布和集约发展,有利于面上环境的保护和减压。

区域协作和差异发展的关系。差异发展促进区域协作,区域协作实现功能互补,功能互补推动共同发展。不同的功能分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也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各功能区既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去突出特色,从而坚持差异化发展,也可以根据经济流向、区位特点、发展潜力,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

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在建立四大机制上取得突破

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构建政府层面、流域层面、市场层面三位一体的生态涵养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建立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基金,加大中央和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重庆与长江中下游跨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全流域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联动发展。建立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污染治理机制。要注重加强污染源的排查,完善污染控制规划,抓好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田园、宁静”五大行动,并将环保责任追究、环境绩效考核,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

生态修复机制。按照生态涵养发展的要求,突出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功能,因地制宜抓好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

环境监管机制。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环境能力标准化建设,夯实环保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环境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公众参与制度,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作者单位:开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