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锋: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纵览

摘要:本文对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做了整体的回顾与梳理,从影视文化的新环境与新景观、新法规与新举措、新题材与新收获这三个角度为我们做了详尽讲解与评价。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从内容到形式,是中国影视史上发展最快、收获最多的一个时期。这种喜人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需求,同时,对当代国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产生了巨大影响。

QQ截图20170928091653

胡智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完整报告视频

今天我和各位交流的题目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纵览》,希望与各位分享五年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成就,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和启示。我从三方面来给大家做梳理:一是中国影视发展的新环境与新景观;二是中国影视发展的新法规与新举措;三是中国影视发展的新类型与新收获。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环境与新景观

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过去不同了,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对面临的新环境做个表述,这三个词是:“全球化”“媒介融合”“国家需求”。

什么是“全球化”?简单说就是资源的全球配置与争夺。在十八世纪之前,人类社会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各自发展,大规模国家间的交往,洲际间的交往还比较有限。在那种情况下,“全球化”只是一个想象。到了十九世纪,人类社会经过了工业革命,应该说从地理上到经济上到政治上都有了更为饱满、丰富的全球性的交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重新争夺,在这种情形下,“全球化”变成了现实。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的全球互动超过了以往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环境。

毫无疑问,最近五年来,“全球化”面临着一个转型。虽然在“冷战”中主导“全球化”更多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中国的飞速发展,我国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扮演了引领角色,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环境变化。对于中国影视来说,这个变化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一国之内,而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全新的资源配置。所以,最近这些年,无论是我们的电影,还是我们的电视节目,都有大量全球范围的合作。

比如,在我们的电影屏幕上经常会看到世界各国的电影人汇聚一堂;在我们的电视屏幕上,有大量的国外电视节目模板、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我国影视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我们再谈谈“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在五年前只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但在这五年里,在我们的影视生产与传播中,“媒介融合”无处不在,正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影视发展。

从影视生产来看,过去我们的电影制作,更多的是一个制作机构单独来进行。可是最近我们看到,比如今年热映的一部纪录片《二十二》,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生产方式就完全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生产和资本投入的方式,由一家电影公司在市场上寻找合作伙伴,进而通过互联网众筹去融资,并推进它的发行。这样一种方式,如果没有“媒介融合”,在以往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还有,现在网络平台对电影的评分,深深的影响了影视生产,比如,很多观众没有时间到影院观影,所以,大家会习惯性的先去一些网络平台上看看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节目的评分如何,再决定是否去观看这些作品。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