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中心治理之道
市场经济不仅呼唤有效的政府、有限的政府,更需要多中心的政府、去等级的政府。多中心政府的特点,首先是政府的分层按照公共服务的性质和范围来确定。全国政府全国化,处理的是全国性的公共事务,同时给区域性的地方政府和实体性的本地政府提供适当的专业、财政和政治的支持。地方政府是区域性的,处理的是本区域的公共事务,比如本地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保等,同时给全国性政府和本地政府部门提供适当的支持。实体性的本地政府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政府。任何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都是实体性的政府。城市政府、县政府,都是公共权力面向老百姓的政府,它们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城市政府三六九等,也不存在所谓的司局级县、正处级县。
政府的分层不是上下级分层。每一级政府都有自己的议会,议会的代表都是在本辖区范围内选举出来的,一个选区选举一个代表,一个代表只代表本选区的选民,代表没有行政级别,只有选上后的代表身份。每个选民是平等的,所以选出来的代表也是平等的。议会开会遵守民主议事规则。每一级政府都有自己的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相互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本地议会的执行机构,只向本地议会负责。所以不存在所谓的条块关系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只向本地政府负责,不存在天下水利是一家,天下教育是一家。
政府的财政是分层的。社区的物业费交给业主大会,由业主大会民主决定怎么花,业委会负责执行。城市的税收交给城市议会,省和县也是如此。国家征收国税,全国议会决定征什么税,怎么征税,国家税务局来负责征收。全国议会决定做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怎么用税收来支持。多中心的治理结构,没有任何国企的位子,也没有任何事业单位的位子。国企和民企一样,没有任何级别,也没有任何政治地位。事业单位也和民办事业单位一样,没有任何级别,没有任何政治地位。上市公司就是公共企业(public company),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则运行。事业单位没有什么省部级,也没有什么正处级,更没有什么985、211。重点大学、重点中学,不是行政定出来,而是自然发展和学生家长选择出来的,也是毕业生的努力成就的。所有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机构,都是实体性政府举办的,也就是城市政府和县政府举办的。因为任何公共服务最后都体现为当地房地产的价格,任何国家级的公共服务都成为某个区域的特权,是不公平的。多中心的治理结构,也没有任何国家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位子。它们和任何民办的社团和基金会的地位一样,法律上平等。它们获得公共财政的资助,必须通过各级议会的讨论决定。
可以说,只有在多中心政府治理之道的条件下,市场经济才会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体制外的改革开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市场经济,但是要让市场经济没有结构性的扭曲,要让政府没有结构性的腐败,就要让每一级政府都各司其职,多中心运作,这才是真正的善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体制内的改革开放,而其重要手段则是实行财政民主。
财政民主,就是让各级议会来讨论财政和预算,然后由各级议会来推进各自政府的公共服务。通过财政民主,可以解决各级政府之间的从属关系问题,因为一旦实行财政民主,省县政府和市政府就实现了财政的独立,其所属部门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地政府的领导。一旦财政独立,并且民主运作,所有上述问题,都可以逐一得到开拓性的解决,不仅权力会多中心化,结构性腐败将会得到解决。政府的职能受制于当地的财政能力,市场经济发展得越好,政府财政就越充裕,政府也将会是亲市场经济的有限政府。财政来自公民的纳税,是公共服务的价格。任何一级政府都通过公共服务获得公民的实质性支持,这种用钱包支持,当然大于任何口头的支持。
总之,市场经济是经济繁荣之道,但它需要有效的政府,需要有限的政府,需要廉洁的政府,尤其需要多中心的政府。它们都不是等级的政府。提高政府效率,限制政府权力,建设廉洁政府,需要取得结构性的进步,这就要从结构上去等级化,实现多中心的治理之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