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农村背景大学生就业难并不仅仅是这些毕业生的个人问题,而且它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农村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降低了农村人上大学的意愿,并导致城乡教育不平等持续扩大。“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使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意愿降低,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而农村人上大学意愿下降又成为高中和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平等持续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同时也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初中辍学现象难以消除。
其次,农村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城市社会出现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底层群体”,媒体也把他们称之为“蚁族”。与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不同,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遭遇就业困难时,较低可能获得父母帮助或靠“啃老”生存,同时也很难返回农村家乡谋生。他们只能接受低收入、不稳定和缺乏社会保障的工作,租住拥挤的群租房屋或环境恶劣的边远郊区,工作和生活条件趋于“民工化”,成为城市社会中的一个底层群体。
第三,承受巨大就业压力的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也在校园中制造了一些问题。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往往寄予厚望,这无形之中也给大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易于诱发一些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
另外,农村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某些高校、院系、专业或者老师在招生时优先招收城市家庭出身的学生,因为校方担心农村家庭出身学生难以找到工作而影响本校或本专业的就业率。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并不很普遍,但确实存在,而且,随着教育管理部门越来越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指标,这种现象也会越来越突出,带来城乡教育不平等的进一步加剧。
总之,农村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是就业不公平问题,它还会加剧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其他社会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和就业不平等使农村人社会上升流动渠道变窄,上升流动障碍增加,这将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城乡社会不平等,并使这种不平等由父辈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