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底有多渴 (2)

北京,到底有多渴 (2)

南水北调后北京能解渴吗?

目前,“南水北调”似乎成了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救命稻草”。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4月前,完成南水北调干线北京段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具备接纳年调水4亿立方米的能力,目前已完成,满足常态化调水条件,至今已累计从河北调水近15亿立方米;第二阶段:今年上汛前,完成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阶段建设任务,其中输水工程6项、调蓄工程3项,水厂工程11项,智能化管理系统1项,任务完成后北京将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目前正按计划推进;第三阶段:2020年前,全面完成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具备接纳年调水14~17亿立方米的能力,首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迎接南水汛后入京,北京市加快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南干渠、东干渠、团城湖、亦庄调节池等市内配套工程建设进度。有媒体报道,今年汛期过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将正式通水,北京每年将有10.5亿立方米水“进账”,届时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将从目前的75%上升到95%,大大缓解供水压力。

然而,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气候变化很不稳定,南方许多历史上从不缺水的地区近年来自己用水都紧张起来。将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宝”都押在南水北调工程上,过于乐观。南水北调绝不意味着北京从此可以不加节制地用水。

对此说法,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李素芳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严重短缺仍是北京市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即使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也很难彻底改变北京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定位。

“开源”与“节流”并举

“这些年北京是怎么过来的?其实只有一条路。”刘斌表示,“开源”与“节流”并举,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核心举措。

相对于2000年,北京人口增长近800万,全市GDP增长近6倍,而全市用水量却从40.4亿立方米减少到36亿立方米,新水用量减少多达12亿立方米。截至2013年,北京全市公共场所基本普及节水器具,城市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4%,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16%。

在污水治理方面,北京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到2015年末,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全市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实现首都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刘斌表示,对于首都水务管理部门来说,必须始终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走量水发展道路。同时,在北京坚持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的管理思路。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节约用水。

在4月17日北京市发改委举行的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上,与会代表对水务工作提出的建议中,竟有超过五成事关如何进一步节约用水。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北京水价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偏低,强化多用水多付费的价格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北京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主任刘红表示,现在首都市民节水的意识已有明显提高,大管道水肆意漫流的行为已明显减少。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单位,节水意识都很重要,不仅因为水价或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更是道德文明的体现和自身习惯的培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