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塔林老城(2)

世界文化遗产——塔林老城(2)

如今,塔林有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里加等地。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动机、挖土机、工业设备、无线电测定仪表等)、化肥、纺织为主,还有造纸、建材、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设有爱沙尼亚科学院和大学多所。为方便实行地区管治,塔林全市分为八个行政区各自有其地区政府。这些区政府是由市政府设立,实行根据塔林市的宪法及立法机关所赋予的功能来管理各自的区。每一个区的区政府都会有一位“元老”,元老的产生方式是由市长根据行政议会的意见后提名,再经由市政府进行任派。行政议会的职则是向市政府及市议会的各委员会就有关如何管治区政而提供建议。

这里屡遭战火,但许多建筑还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这里屡遭战火,但许多建筑还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封建堡垒的独特典范

塔林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它是与汉萨贸易区共存的封建堡垒的独特典范,它们共同受到防御体系的保护。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

老城区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纪的古建筑,其中的奥列维斯特大教堂是波罗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还有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塔林圣奥拉夫教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教堂,创建于12世纪,在1219年丹麦征服塔林以前,是旧塔林斯堪的那维亚社区的中心,它的主保圣人是奥拉夫二世。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267年,在14世纪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传说,修建教堂的人名叫奥拉夫,从塔顶摔下死亡。据说当他的身体撞到地面时,从口中爬出蛇和蟾蜍,在附近的圣母小教堂,有壁雕描绘这一事件。1500年前后,这座建筑升高到了159米。建这样高的尖塔,动机是把它作为海洋路标,从塔林远处的海上就可看见这座商业城市。经过几次改建后,在1549年至1625年间,它是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经历数次的大火与重建,现在建筑物的总高度为123米。圣奥拉夫教堂的尖顶已经被闪电击中至少有8次,而整个教堂被烧毁也有3次。在苏联占领时期从1944年直到1991年,苏联克格勃将圣奥拉夫教堂的尖顶用作广播发射塔和监视点。目前此处是活跃的浸信会(基督教新教宗派之一。因反对婴儿受洗,主张只对理解受洗意义的信徒施洗,洗礼采用全身浸入水中,不用点水于额方式)教堂。

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

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

新城的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由广场一直通往老城。广场上有塔林最大的宾馆之一──维卢宾馆。广场四周是一条条呈放射状的现代化公路,通往爱沙尼亚的其他城市。新城内建有许多公园。在海滨林荫路的汇合处,有卡德里奥尔格公园(又叫叶卡捷琳堡公园),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园里有一尊高达16米的青铜天使像,是爱沙尼亚雕刻家阿达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传这是为悼念1893年触礁沉没的俄国战舰“美人鱼”号而建的。公园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咏场,它是欧洲出色的音乐场之一,其造型别具一格:舞台呈抛物线形,背对大海,可容纳3万人同台演唱,听众席设在临海的天然半圆形台坛上,能容纳15万名听众。

责任编辑:蒙时辰,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