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人的内在追求,强求不得。但富豪垄断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为其财富帝国效力,导致利益和阶层固化、财富分配进一步两极分化,基尼系数太高,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容易引起“仇富”情绪。
就社会管理与和谐稳定而言,对富豪爱奢侈品不爱慈善,都不能坐视不管。不妨为慈善组织松绑,放活慈善组织,形成百花齐放的慈善组织发展格局。同时,严格规范和监管慈善组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之与国际接轨,增强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使人们看到慈善组织发挥的巨大作用,使投身慈善事业的人看到个人成就,以便吸引人们包括富豪乐于从事慈善事业。
盖茨能否唤醒中国富人的慈善自觉
早在2010年9月,盖茨与巴菲特打算来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消息传出后,因为担心劝捐,一些受邀者婉拒了邀请,没有婉拒的也对此极为低调。据悉,盖茨和巴菲特来华,只是宣扬慈善理念,观察中国的慈善现状,而不直接劝募。和当年来华“宣扬慈善”理念不同,盖茨此次在新加坡则有隔空喊话、变相劝捐之意。
盖茨近年来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很早前他就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约4000亿人民币)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希望能对世界有“正面的贡献”。据某知名杂志统计,2012年盖茨夫妇共向全球慈善事业捐款19亿美元,摘得全美“第一慈善家”的美誉。
反观我们的富豪,则显得“冷漠”得多。论经济实力,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中国有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152位富豪闯入全球富豪排行榜,亿万富豪总数排名第二。显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为中国成为一个慈善大国创造了条件。然而令人尴尬的是:2013年中国前100位慈善家总计仅捐款8.9亿美元,美国前50位慈善家则捐出77亿美元,其中仅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就捐献了近10亿美元,超过中国前100位慈善家的捐款总额。因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盖茨会公开呼吁中国的富人们多做善事了。
中国的富人们为什么不“慈善”?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缺乏的是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层面,除了奉献社会之外,他们还有更多复杂的诉求。正如盖茨坦言,自己在经营慈善事业时发现,尽管有时出的钱已经很多,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项目绝大部分的支出,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协助,“泡汤”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同时,在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的中国,慈善机制的真正建立却任重道远。比如,近年来暴出的多起慈善机构负面事件,反映出中国慈善法律和监管的严重缺陷。
因此,要唤醒中国的慈善行为,一方面要大力宣扬慈善理念,启发富人们的内心自觉;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完善“慈善友好型政策”;同时,全社会也应营造一个善待慈善的舆论环境,真正让中国的富人们不再带着包袱做慈善。
中国富豪做慈善的难度与出路
在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还只是少数人的专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前者服务于人的生物功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后者购买的是一种身份与认同。具有高人一等的品质和昂贵得让绝大多数人“只能艳羡,无法拥有”的价格,理所当然成为奢侈品体现其存在意义的首要条件。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人群进入了西方顶级品牌的视野,这与现阶段中国文化和国人的炫耀性消费心理分不开。富裕人群的膨胀,必然导致高档消费行为在各地的迅速增多,其榜样作用也渐趋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出于从众、攀比和身份的需要,逐渐从接受、购买到养成习惯,导致奢侈品消费者骤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