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2)

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2)

中国古代政治理念往往以伦理观念为价值基础,又要求政治为实现道德目标服务。因此,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就不仅是道德,也必须贯彻体现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如要以仁爱之心行仁政,重民本。崇正义不仅是对正义精神与美德的追求,同时也要在政治治理上追求一种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道义为先的正义精神和每个民族成员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守诚信也是一样,它不仅是做人之首务,更要贯彻在政治生活中去。人无信,固然不知其可,但政治也是无信不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可见,孔夫子是多么重视信用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民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相比于国家社稷、君主,人民是最应优先受到重视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为民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根本目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是对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是社会政治治理的目标,合作则是达致这一目标的根本精神和美德。这种和合精神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是完全一致的。“大同”则是古人最高的社会政治理想,曾经激励多少仁人志士为其矢志不移,奋斗不息,它是中国古人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大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弘扬“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全民对中国梦的历史意义的认同,而且能体现出中国梦和而不同与和平主义的本质。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然要大力继承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将中华价值观向世界传播,发出中国的声音,对人类文明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