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岁月”号沉船搜索25日进入第十天。据韩国媒体最新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当天上午10时,遇难人数已增至181人,仍有121人下落不明。
韩国媒体和专家认为,此次重大事故暴露出该国在航海安全、运输管理、事故救援等机制上的诸多漏洞,值得认真反思。
漏洞一:缺乏对船员的岗前和应急培训
韩国检警联合调查本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事故发生后,“岁月”号航海师于16日9时06分与珍岛交通管制中心取得联系,直到9时37分“决定弃船”,这期间双方进行了11次沟通。尽管珍岛交通管制中心在第一次沟通时就已指示航海师紧急采取救援措施,并多次指示逃生,但航海师反复询问“是否有救援”,却不提是否下令逃生。
而在客轮要沉没时,船长和船员抛下乘客不管,只顾自己逃生,完全没有职业道德可言。对此,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不可饶恕,无异于杀人,从法律上、伦理上都不可想象”。有韩国媒体指出,这不仅是道德的丧失,更应该从行业制度规范的角度来真正杜绝此类“人祸”再次发生。
据韩国检方调查,“岁月”号船员在上岗前没有经过任何相关职责培训,船务公司也没有给船员讲解过相关章程。韩国舆论认为,如果韩国海上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对船员进行职业化培训,定期组织弃船等应急演练,或许能挽救很多乘客的生命。
漏洞二:对轮船载货载客情况监管不到位
初步调查显示,“岁月”号是在航行途中突然改变航向,导致船载货物移位而发生倾斜沉没。
获救舵手吴英锡承认,船上的集装箱堆了三四层,却只用普通绳子捆绑固定,没有使用铁链。而调查显示,“岁月”号的安全检查报告书没有提及货物固定状况有异常。此外,报告书对乘客情况的记录也极不规范,在必须写明的“乘客人数”一栏却标记着“无”。
据韩国检方推测,这种迹象可能表明船员私自低价运载货物,以创造“额外收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