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视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标志着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发生了新的飞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阶层结构剧烈变动的条件下,面对全新挑战,江泽民同志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群众路线上升到讲政治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鲜明地提出“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随着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凸显,胡锦涛同志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分享”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重,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党的十八大上,修正后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制定“八项规定”、“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决策和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理念和决心。
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群众路线,需要从当前社会现实出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从利益层面来看,利益问题是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必须从维护群众不断发展的利益需求出发,将“为人民谋利益”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增加人民的各项福利,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事业能够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强有力的支持。
从思想层面来看,思想问题是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解决“四风”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必须以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为切入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接受思想教育,强化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信念,才能真正找到化解干群矛盾的“思想钥匙”。
从制度层面来看,制度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保证。在新形势下,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现实使我们的干部在贯彻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或失误,失去坚持群众路线的动力和信心。因此,需要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及其有效执行机制来激励我们的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的信心和决心,来矫正和约束我们的干部在这条路线上的偏差或失误。 (作者单位:渝北区委宣传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