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说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出行总量激增、出行结构得到改善、需求构成更为复杂——出行总量增长32%,出行距离增长29%,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6%。
(1)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达到46%。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行效率进一步增强,骨干作用凸显,在公共交通中分担率上升至40%,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地面公交与轨道网形成有效衔接,发挥公共交通主体作用,日均运送乘客1320万人次。
(2)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换乘更加便捷、安全稳定性能提高、多样化服务等。地铁10号线的贯通运行,与10条既有线实现换乘;8号线向两端延伸,有效分流地铁13号线高峰客流压力。1号线与9号线军博换乘站投入使用,日均换乘客流近10万人次。先后3次缩短6号线、亦庄线等线路发车间隔。实施既有线路改造和尾工清零,完成部分线路增购车辆,全力提高设备设施稳定性,较好地应对了大客流冲击,全路网运行整体平稳有序。开通3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因地制宜使用小型公交车,方便市民出行。积极探索多样化服务,首次开设定制公交商务班车,已有45条78班次,乘客中近6成是自驾车主。
(3)管理系统智慧水平提升——完成26个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推出“北京实时公交”手机软件,提供78条公交线路车辆到站距离和到站时间查询服务。
(4)清洁空气节能减排提升——更新老旧公交车3000辆。
(三)以世界城市标准审视北京公共交通
1、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有待提高
公共交通一直是国际大城市特别是世界城市中心区居民通勤出行的首选工具,这些城市早晚上班人群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高达70%-90%。
纽约为76%;东京为85%;香港为89%;伦敦为90%。
2、 多形式公共交通之间的相互衔接有待加强
公交网络与轨道交通网络没有相协调的统一规划,相互衔接有待加强;多种公共交通形式间的接驳、换乘不便、尚未形成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