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的机遇
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科学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也特别重视科学技术革命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
从机遇的角度来讲,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我们由于错过了机遇导致落后挨打,后来经过不断努力,我国现已到达工业化中后期。记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初露端倪时,我们就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一直到十八大,就提出要把工业化与新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进而提出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一直到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今天,更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起来,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有重大意义。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和动荡期。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调整和转型的结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治理”问题出现了,随之G20出现了。中国也顺势从世界的边缘进入世界中心舞台,直接参与了全球治理。需要研究的是,这样的结构将向哪个方向发展,谁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突出的作用。而问题的答案,则将取决于谁能最成功地在世界经济调整中把握先机和主动权。我们注意到,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找到从当前危机中走出来的出路,把注意力放到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新工业革命上。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真正软肋在科技,这场正在到来的新工业革命将使得我国可以在新的起点上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因此,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及时、果断地学习、吸收和利用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最先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之上,使得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与信息化相联系的,而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的一个巨大特点,是能够以扁平的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突破纵向的等级的社会体制的束缚,从而使得最大多数的公民能够获得平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这一特点,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也为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和法治的形式治理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也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在经济和政治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