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潜规则研究现状述评及前沿问题探讨 (3)

党内潜规则研究现状述评及前沿问题探讨 (3)

三、党内潜规则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若干问题

对党内潜规则的研究是党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系统性研究成果不多,在研究的内容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一是界定党内潜规则的概念,分析其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潜规则实际上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某些领域的潜规则也折射出党内的一些潜规则。为了能够清晰全面地认识党内潜规则,需要对党内潜规则的概念给予界定。党内潜规则是指存在于党内的、与党的规章制度相对立的,以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为特征的,被一些党员认可并实际奉行不可名状的非正式规则或制度[14]。党内潜规则有种种表现形式,党的意识形态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是理想信念的“不认主义认实惠”潜规则,政党认同的“不认组织认个人”潜规则等;党内决策和执行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是只唯上不唯下型决策潜规则,“现实利益算计”的“玩程序”型决策潜规则,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潜规则等;党内选人用人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是选人用人的“少数人独掌用人权”潜规则,任人“唯钱、唯亲、唯顺”的利益优先潜规则,干部选任过程中的“平衡关系”、“带病提拔”潜规则,民主选举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潜规则,干部考评中的“唯GDP原则”和“唯政绩论”潜规则等;党内政治生活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是“小团体利益优先”潜规则,党内生活中的“家长制、一言堂”潜规则,“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潜规则等;腐败中公款滥用———“公家钱不花白不花”的潜规则等[15]。

二是探究党内潜规则产生的根源及危害。需要深入分析党内潜规则产生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利益原因、制度原因、人的主观原因等。如从党内潜规则的产生与利益的关系看,党内潜规则是一种利益诱导型的规则。如从党内潜规则产生的文化土壤看,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侵入了党的肌体,为党内潜规则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如从党内潜规则产生的组织环境看,党内民主发展不足是重要原因。如从党内潜规则的产生与党的制度缺陷的关系看,党内潜规则是党内显规则在某种程度上缺位或失效的产物,党内制度本身的漏洞和破绽给党内潜规则提供了生长的空间。要在深入分析党内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党内潜规则的危害性。党内潜规则消解了党的制度,使党规党纪等显规则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党内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扭曲走形;党内潜规则与党的制度的价值理念大相径庭,扭曲党员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必然引起党员干部思想言行的混乱;党内潜规则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致使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规则等基本理念难以得到彰显,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将因此变得脆弱;党内潜规则使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恶化,诱发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党的反腐败失去公信力,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三是针对党内潜规则在党内不同领域的种种表现形式,对如何治理这些领域的党内潜规则提出对策。针对党的意识形态中的党内潜规则的治理途径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建构理论认同;强化宗旨意识,增强价值认同;加强党性锻炼,巩固组织认同;开拓方法途径,推进实践认同。针对党内决策及其执行中的党内潜规则的治理途径是:营造良好的的的党内科学决策的文化和政治环境是前提;加强党内决策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是核心;党内决策的信息公开与有效监督是关键。针对党内选人用人中的党内潜规则的治理途径是: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使党员干部不想利用潜规则;完善党内选人用人机制,使党员干部不能利用潜规则;让党内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使党员干部不易利用潜规则;切实加强选人用人的监督,使党员干部不敢利用潜规则。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党内潜规则的治理途径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防止和克服家长制作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中的配套制度,合理设置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加强组织行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党内生态环境。针对党内腐败中的党内潜规则的治理途径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营造良好的党内风气;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构建完善高效的反腐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由于党内潜规则渗透党内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党内潜规则如网似雾,在党内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清除起来也往往如陷迷阵,如缠丝网,因此,治理党内潜规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党内潜规则纳入理论研究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引起对党内潜规则危害性的重视,制定清除党内潜规则的有效对策;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弘扬廉政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进入新的理论和实践境界;有助于确立党的显规则即党的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党的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党内走制度建党之路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党内认同和赢得群众的信任,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参考文献:

[1]吴 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彭云望.潜规则生发机制及其遏制———兼论吏治规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6).

[3]靳连芳.党内潜规则问题研究综述[J].学习论坛,2007,(9).

[4][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5]Masahiko Aoki.The Contingent Governance of Teams: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y[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4,(3).

[6][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7]蔡 霞.维护党章权威清除党内潜规则[N].学习时报,2006-10-10.

[8]苗佳瑛.应坚决清除民主集中制贯彻中的潜规则[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0).

[9]李小曼.党内潜规则的研究述略[J].今日中国论坛,2009,(11、12).

[10]朱进良.潜规则的行政文化审视[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7,(2).

[11]李 彬.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12]刘彦昌.治理官场潜规则:廉政文化建设不能缺位[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2).

[13]郑 声.透视官场潜规则[J].领导科学,2004,(22).

[14]周敬青.党内潜规则的由来及其治理对策[N].学习时报,2011-09-12.

[15]鄂 璠.揭开党内潜规则———专访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周敬青[J].小康,2011,(11).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