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从国营“大锅饭”到放权让利“利改税”、政企分开“分权制”、产权多元“股份制”三个大的改革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的最强音,把国企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主导“混合制”阶段,国企改革由原来的内部改革转向内外互动的全面改革,国有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化改革取向。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将把国有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前沿。重中之重在于解决三大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给作为市场主体的一切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平台;一切商品和要素向所有市场主体开放,自由流动。二是着力解决市场机制不健全、不落实的问题。一切经济行为规则平等统一、公开透明并依法运行,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通过价格杠杆调整供求关系,通过生产效率决定成败得失。三是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资源配置中突出市场规则,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中各类市场主体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统一市场准入制度,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
二、混合制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将会被打破,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必将成为基本的企业形式。这既指明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也指出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法。今后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等主导作用的增强主要体现在资本管理经营上,国有企业行政色彩越来越淡化。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今后在很多领域中,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共同发展将是常态。
三、“大国资”监管体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构建“大国资”监管体系,是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的新方式。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管理全口径的资产向管理出资人投资资本的转变,实施投资与经营分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旨在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旨在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从直接管理企业重大事项向部分委托董事会授权管理的转变。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与此同时,国资监管实行新的举措,一是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根据国企的功能定位,区分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领域,实施公用类、保障类、商业类企业分类管理,政策的针对性增强,企业的竞争性加剧。二是改进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等等。国资监管改革直接拉动国有企业内部改革,适应以价值和贡献为导向的市场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