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方面,建立政府权力清单,政府部门逐步向宽职能、少机构,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向发展,使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从管制走向服务,以有效地构建与现代国家治理相适应的责任型政府。另一方面,推动政府决策追查制度和官员个人行为的问责制度建设,将使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合理。同时,减少行政审批使企业经营成本有望降低。行政体制改革对于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有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来讲面临更多的是挑战。
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公平公正竞争为准则,以打破特殊利益集团的垄断为重点,调整利益格局,建立经济主体公平竞争机制。核心是价格改革,当务之急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一是对可放开还没放开的价格,继续推进改革,在条件成熟时,煤、电、成品油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二是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行业价格垄断局面。三是完善价格调控和价格监管机制体制,使价格在正常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由供求形成,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四是阶梯价格制度将作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措施。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政策调整必将减少国有体制对于资源垄断的影响,资源型、能源型企业需要随机应变,跟上改革步伐。
六、财税金融改革的“杠杆效应”。财税金融改革直接触及神经末梢的企业效益。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方面主要有:一是推进营改增、资源税和消费税等税收改革,资源型企业、能源型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应地发生变化和调整,或将加重。二是金融体制改革将重点关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设立民营银行等方面,着重建设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机构体系。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或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贷款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意味着原有的政策利率作用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将逐步成为央行进行货币价格调控的主要工具;在房产税、资源税、环境税、消费税等可能推进的税制改革有望呈现适当增税效果,同时未来国家将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政策“稳定税负”“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将为企业和社会减负,企业减负增效有望可期。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把握改革总方向。国有企业要加速经营方式市场化探索,树立市场意识,遵循市场规则,适应市场机制。要加大制度市场化建设,使产权制度、公司治理、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用工制度、投资、并购、退出机制等方面达到市场化要求。
第二,建立运营新机制。国企改革未来的路径,是要通过开放来解决机制问题,形成开放型经济,培育企业竞争力。一方面依托资本市场来完善和解决投资资金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据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经营产业及产业链节点,科学度量业态宽度,对现有国有股权做出加强、保留、转让等合理流转的经济抉择;并依靠国际企业管理经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使股权激励、业绩考核、分配制度、风险管理体系、品牌建设等方面跟国际一流企业接轨,从而打造一流的市场竞争主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