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两次提到“梦”,一是《七律·到韶山》开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二是《七律·答友人》结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这两个“梦”,都关乎中国梦。
第一个“梦”,诅咒旧中国长夜难明的无边黑暗,那是噩梦;第二个“梦”,讴歌新中国生机勃勃的壮美画图,那是好梦。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除噩梦、追好梦。
毛泽东终结了一个时代的噩梦,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从少年时代起直到逝世,毛泽东一生的个人梦想全部汇入了实现中国梦的洪流中。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学习毛泽东除噩梦、追好梦的宏伟抱负、人民情怀、奋斗精神和世界襟怀。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这一年,康有为35岁,正值壮年;梁启超20岁,风华正茂;谭嗣同28岁,义薄云天;孙中山27岁,意气风发;秋瑾18岁,飒爽英姿。毛泽东1岁时,甲午战争爆发;毛泽东2岁时,《马关条约》签订;毛泽东5岁时,谭嗣同喋血牺牲;毛泽东14岁时,秋瑾从容就义……
风雨如磐的时代,孕育顶天立地的巨人;神州陆沉的遭际,孕育伟大复兴的梦想。毛泽东的梦,在这样的时代遭际里孕育、萌发、生长。
“狮子眼鼓鼓”
——毛泽东的“东方醒狮”梦
毛泽东8岁时,咏出的人生第一首诗是《童谣·狮子眼鼓鼓》:“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诗人颖达的天性,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与民族命运共交融,与人类未来相呼应。1949年,56岁的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不啻于说东方的睡狮已经醒来。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眸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头睡狮从贪睡走向清醒、从颟顸走向怒吼、从踉跄走向矫健的艰辛足迹。雄狮昔日惺忪的睡眼,而今鼓鼓有神。而菜子、豆腐、烧酒、肉食,这象征富裕安康的热气腾腾的意象不正是中国梦的生动隐喻吗?
“鲲鹏击浪从兹始”
——毛泽东的“鲲鹏击浪”梦
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后,毛泽东为送罗章龙东渡日本求学,在《七言诗·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写道:“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沧海横流算什么?天下再大的事情,人间再多的纷争,都不过是“一桩小事”,我们都可以凭着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从容料理。人世间每过五百年就有豪杰出现,我们正身处这个要再度出现豪杰的时代。只要“管却自家身与心”,不停地追逐梦想,那就会“胸中日月常新美”,就一定能够成功圆梦。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今天实现中国梦,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勇往直前,敢为人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