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突出 前景向好
3D打印改变了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组装进行生产的加工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按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制造,不但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在精度和速度上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以军事工业领域为例,用于制造F16战斗机的某个零件,用传统制造技术切割打磨可能需要1.96吨原材料,而用3D打印技术只需100公斤,材料节省了近95%;而在生物医药领域,人体器官内部血管密布,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这种精密处理,而用传统制造技术则很难完成。
荷兰一家医院就于近日成功进行了首例用3D打印的头盖骨为病人做移植手术,这是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上的出色运用。这种技术能够快速、廉价地定制各种原型,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帮助,此次手术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医生们正致力于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各种移植物,既有用于修复术中的鼻子、义眼,也有皮肤。3D打印的皮肤不仅能复制患者的肤色,还能复制像皱纹和血管之类的皮肤表面特征。
(图片说明:英国研究人员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眼球)
有行业机构预测称,2015年,全球3D打印业产值有望达到37亿美元,2019年达到65亿美元,而2021年则将达到108亿美元。
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之所以可行,在于其创造出了敏捷制造模式,但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3D打印技术仍难以替代既有的工业生产、大规模量产模式。
首先是3D打印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有关技术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打印成本极高,很难实现传统制造方式的大批量、低成本制造,短期内还难以颠覆整个传统制造业模式。
其次,目前3D打印技术的前景虽然很好,但现实的市场规模还非常小。3D打印热潮的背后,还有诸多技术和发展的瓶颈需要打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