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未来走向 (3)

中国政治未来走向 (3)

——兼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地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为争得民主奋斗了90 多年,积累的最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面向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目标已经确定,但任务依然艰巨。中国有2000 多年封建统治留下的集权传统,历史包袱沉重,不尊重历史不行; 中国有13 亿多人口,地区发展差别巨大,民众民主素质参差不齐,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困难重重,瞎折腾不行;当今国际环境恶劣,来自西方国家的干扰复杂多样,挑战十分明显,不积极应对不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如何建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都做了具体的部署。现在的任务是如何把这些部署贯彻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落到实处。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其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必然不同。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通过移植别国的民主制度而走向成功的。如照搬美式民主架构的菲律宾并没有让其逃过马科斯的独裁,同样照搬美国民主模式的利比里亚比菲律宾更糟,自1989 年以来一直处于内战状态,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条政治发展道路,有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保证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对多数人实行民主与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性;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坚持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人民民主的统一,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全面发展;坚持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等形式相统一,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关于政治发展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而不是否定甚至颠覆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是经受实践检验的,虽然其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但恰恰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把改革理解成为彻底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那么这种改革是必须反对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保持冷静。

第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我们现阶段之所以特别强调要增强制度自信,是因为许多人对我们的制度缺乏自信。我们有一些人之所以总幻想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搞西方的多党制、议会民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对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缺乏自信;我们有一些人之所以质疑甚至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根本原因仍然在于缺乏制度自信。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政治制度缺乏应有的自信,每到关键时刻总是纠结于是否需要继续坚持现有的政治制度,每到困难时刻总是纠结于是否需要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那么中国的政治发展必然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民主化进程也有可能出现中断的危险。

因此,继续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我们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充分的自信。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宣传和研究。一要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悠久的政治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阐述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二要从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充分认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阐述坚定制度自信的历史依据和实践依据;三要从民主政治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阐述这一制度的比较优势,消除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各种诘难,增强人们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

第三,要敢于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碍。

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30 多年改革实践已经证明,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导致利益的分化,利益的分化进而会导致利益的纷争,利益的纷争又必然引发利益冲突。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敏感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局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必然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团自然会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如果说我们的改革,以往的障碍更多是观念问题,那么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利益障碍问题。如果说以往的改革遇到的阻力更多地来自于体制外,那么现阶段的主要阻力则来自于体制内。面对利益矛盾冲突的新格局,首先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通过解放思想看清各种利益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必须十分注意体制机制变革,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均衡协调机制和利益整合机制。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畅通民众政治参与渠道,吸纳和消化新生的社会力量,消解因参与渠道不畅而可能引发的不满、抗议和骚乱,从而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稳定的环境。

第四,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必须积极稳妥推进。为此,要做到:一是加强和改进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共产党领导改革的能力,促进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说明的是,当今中国,任何企图脱离共产党的领导而进行的改革都是不允许的,也是不现实的。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通过自身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治国理政的合法性,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认为,在中国法制化程度不高,法治进程缓慢的情况下,改革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结果改革的政策缺乏稳定性。为什么我们制度不够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缺乏稳定性,充满着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是在用不稳定的办法来解决稳定问题,结果越来越不稳定。三要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步骤。我们需要坚持改革,但这种改革不能总摸着石头过河,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即使我们仍然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那也应该是摸规律。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和顶层的设计,没有具体可操作的举措,是很难实现的。

正如邓小平所强调,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过去35 年来,中国从未停止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改革的航船驶入了万众瞩目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只有继续扬帆远航,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