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未来走向

中国政治未来走向

——兼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中,对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了十分详尽的规划,从而引起人们对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注。我们认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必须对过去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热点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中国政治未来发展必须一个清醒的判断。

一、正确看待35 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首先确定中国政治发展的方位。为此,我们需要回顾中国过去35 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总结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改革付出的代价。

在评价过去35 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下几种误解:

误解一: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当前,国内外人士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认为在过去35 年中,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原因极为复杂。

从国外学者和政要的认识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朝着西方要求的方向发展。国外学者和政要,主要以西方的民主模式作为判断标准,因为中国没有按他们的要求搞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鼎立和直接选举,所以他们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和政要在对待全球民主化进程时,始终遵循着这样的逻辑:民主是普世价值,追求民主是世界潮流,任何国家不应违背;西方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所以西方以外的国家应该学习和照搬,否则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如果哪个国家胆敢逆历史潮流而动,就应该收到制裁甚至武装干涉。西方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对待非西方国家的。

就国内部分人士看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功实现了从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并存,从按劳分配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革命性的变革。而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没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没变,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区域制度也没有变。因此,他们得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结论。

那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真的严重滞后么?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改革开放35 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拨乱反正中提出和起步的。到十二大之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重建。十二大之后,特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政治体制改革围绕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1992 年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1997 年十五大报告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上,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勾画了政治体制改革跨世纪的蓝图,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2002年十六大报告把发展民主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提炼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命题。2007 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全面规划了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坚持的原则、具体改革的要求等。2012 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误解二,中共领导人根本不重视政治体制改革。

与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相伴随的,还有一种误解,即中共领导人对政治体制改革不够重视。在许多人看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物质文明建设,一切工作都在围绕着GDP 的增长做。那么,事实真如此么? 答案也是否定的。其实,中共领导人一直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反复阐述过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他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他曾告诫我们:“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仍然十分重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还强调,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21 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纪念全国人大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党的十七大、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 周年和庆祝建党90 周年等重要会议上,对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所要达到的目标问题、改革的具体内容等都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一再强调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说我们党的领导人不重视政治体制改革,肯定也是不对的。

误解三: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收效甚微。

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和中共领导人不重视政治体制改革的人,自然也就看不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两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一是如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那为何经济体制改革能长驱直入?难道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经济体制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二是如果中国政治上长期专制,民主发展不充分,为何专制政体能允许经济上的充分自由呢?

其实,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通过理性思考和积极稳妥地改革,中国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日趋完善和成熟,逐步走上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比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选举制度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有效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比如,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政府职能正在逐步转变,正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我们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逐步实施了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我们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实现了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再比如,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

总之,改革开放35 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随的。经济改革创造了中国奇迹,政治改革使中国人民的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保障。正是政治体制改革激发了全体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任何否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举措、忽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绩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已有改革取得的成绩为起点,必须充分吸收以往改革的经验,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