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塔津古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韦拉克鲁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200千米。埃尔塔津古城是玛雅文明存世不多的建筑群,对于想要了解古玛雅建筑的人来说这座古城是不能错过的,古城由装饰豪华的公众广场和金字塔组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作“壁龛金字塔”的遗迹。1992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埃尔塔津古城位于维拉克鲁斯省境内,它的鼎盛时期从公元9世纪初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13世纪初期。在特奥蒂瓦坎帝国衰败以后,这里成为中美洲东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文化影响力沿着墨西哥湾一直到达玛雅地区和墨西哥中部高原。埃尔塔津古城中的建筑以精美的圆柱浮雕和中楣浮雕著称,在中美洲地区是独一无二的。著名的“壁龛金字塔”遗迹体现了古代墨西哥和美洲的建筑特色,展示了其重要的天文学意义和象征含义。埃尔塔津古城遗址证明了墨西哥古美洲文化的伟大和重要性。
高空俯瞰下的埃尔塔欣古城显得宁静而庄严
历史悠久的玛雅古城
埃尔塔津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玛雅古城,作为维拉克鲁斯地区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埃尔塔津古城曾经在公元600-1000年间盛极一时,它是当时宗教、艺术、建筑和工程等方面的中心,埃尔塔津古城的艺术与一种叫做胡埃戈回力球的球类运动仪式紧密相关,这种野蛮而又充满血腥的运动曾经在中美洲的每一个角落上演了至少2000年。
1785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在韦拉克鲁斯州东部墨西哥湾沿岸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被植物掩盖了500多年的埃尔塔津神殿遗址。后来,考古学家又陆续在这里发现了埃尔塔津古城的其他遗址。考古学家推断,埃尔塔津是由与古印第安玛雅人有血缘关系的瓦斯特克人建造的,建城时间在公元800年—1200年之间。公元13世纪初,埃尔塔津遭到破坏,后来被遗弃。在印第安语中,埃尔塔津是雷电或暴风之意,是为祭祀支配“闪电”、“飓风”的诸神而建立的宗教城市。埃尔塔津遗址被分成三处,即“小城市”、“大城市”,以及被称做“圆柱馆”的神殿金字塔所代表的“塔欣奇克”。“小城市”里,球类游戏场散布在各处,埃尔塔津在当时是举行盛大球类游戏活动的地方,而这种球类游戏是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在目前发掘出的17个球场中,最大最美的是“南球场”。
古代托托那克印第安人曾在这里聚居
中美洲建筑史上的纪念碑
埃尔塔津古城的建筑以其独具特色的斜坡以及带檐口的建筑群成为中美洲建筑史上的纪念碑。这座城市中大约50%建筑被挖掘出土,在2英里见方的土地上发现了一系列广场、宫殿和行政建筑。研究表明,这座城市起源于公元1世纪,在公元300到600年已经初具规模,在公元600到900年它迅速扩张,但到了最后的阶段,也就是公元900到1100年之间,最大的建筑落成随即又被毁于一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