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丰城市石江乡莽莽大山深处,经常会看到一位年过七旬老者肩荷锄头上山育林。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李冬剑,是石江乡财政所退休老所长,曾兼任上舍村党支部书记,有着近50年党龄。13年来,他退休不退党,永葆共产党人为民本色,毅然放弃其儿子多次要他到北京享清福的生活,坚守山村,开荒造林、兴建书屋、推广科技、捐资扶贫。有人说他傻乎乎,他总是眯着眼说:“上舍村民日子还很穷,能尽自己微薄之力,拉他们一把,我感到很欣慰”。
“让荒山披绿衣,舍去一把老骨头,我也值!”
石江乡地处丰城市西南,与乐安、新干两县交界,典型的山区。10多年前,植树造林的意识在石江乡山民心中相对淡薄,荒山荒坡随处可见。
“看到村周边这么多荒山,光秃秃的,实在太可惜了!”李冬剑想到了植树造林。退休后,他便专心在村后山营造松树林。
“管山、挖山、下肥,我都自己来。”为了让乡亲们放心植树,年过花甲的李冬剑事事率先,事必躬亲。一段时间过去,松树林的营造在上舍村的山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当小树苗绿满山坡时。李冬剑便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改变群众造林观念,动员劳力上山,并请来乡林业技术员给大家讲授相关科技知识。乡亲们终于放心了,动心了,有了兴趣,来了干劲。植树造林才真正在上舍村开展起来。
如今,村后垅山地上已营造出300亩全村群众利益共享的高标准湿地松林。看着树木成林的村庄,李冬剑又萌生了新的念头。于是,他再次以超人的胆识承包荒山用于药材开发,利用药材行间套种经济作物,种起了黄栀子、葛根等药材和果树,年收入达10余万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上舍村先后有20户村民承包集体荒山,开发药材面积近600亩、营造杉树林530亩。曾跟随其开荒造林达2年的湖头村民黄早仔,如今已独立门户种植杉树面积达130亩。
“看着这片林子,我非常满足。荒山披绿衣,舍去一把老骨头也值啊!”李冬剑爽朗开心的笑声在山谷回荡。
“让乡亲尝到科技的甜头,第一个吃螃蟹,我也敢!”
上舍村是石江乡最边远的村庄之一,现有470户,人口1765人,山林面积7484亩。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科技知识贫乏,创业致富门路狭窄。针对这一现状,身为党员的李冬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想帮助乡亲学科技长本领,改变当前困窘的生活。
知识就是财富。村里没有书店,他就用自家准备开店的门面,自费2000余元添置书架,建成农家书屋,现藏书1000余册,方便村民学科技用科技,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精神食粮”。
“我每天都会坚持看看书,像栽柚子树、板栗树的技巧方法,都是在书上学的。”儿女成才,子孙满堂,不愁吃穿,生活惬意舒适的李冬剑本该坐享清福,可他却带头学习和运用科技知识,带领群众走科技致富的路子。10余年来,他帮助村民科学栽培果树近400亩,为村民们增收约20多万元。“这20来万元虽然不多,但也算让乡亲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他的话很朴实。
2013年9月,他在电视上看到光伏发电的消息,便赶到工业园询问情况并提交了申请。一个月后,他家楼顶就树立起了5块聚集太阳光发电的聚光板,并在当年11月底顺利发电198度。“我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好了,成功了,再带着乡亲们一起做;做不好,失败了,也不会让乡亲受损失。”
行胜于言。硕果累累的柚子树,清澈见底的小鱼塘,亮光闪闪的聚光板……无论庭院经济、还是家装陈列,既有深厚的传统风韵,又有新颖的现代时尚。李冬剑以身率范,为乡亲们做出了一个样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影响带动和帮助下,村里光伏发电得到普及。为科学整合利用这一资源,在他的倡议下,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村里统一对光伏发电进行了科学组合并集中利用,既方便又安全。在离70岁还差3个月的时候,李冬剑拿到了驾照并买了辆车。他说:“学会了开车,我就更能为村民多做一些事。”
“让乡亲能过上幸福和美的生活,再付出点,我也愿!”
“他是一个好党员,始终牢记宗旨,心里总是装着群众。”谈起李冬剑,上舍村的老支书聂国华连连夸赞。
以往由于交通不便,上舍村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死角”。为改善上舍这种落后的交通条件,李冬剑不顾年迈、不怕劳累,带头修路,并带领全村群众投入200余个义务工修路二三次,确保了村中公路畅通,自己还捐资1.2万元修通了1.2公里的上山公路。当得知乡里将修建石江集镇至上舍蜜蜂街长达6.5公里水泥路的消息后,他率先向乡公路建设筹资办捐资10260元,带动了全乡群众公路捐资的积极性。建设进乡公路时,他带头捐资1万元,随后又发动两个在外地发展的儿子共同捐资5万元。
村里要建公用厕所,规划在村民的晒谷场上,村民不愿意,李冬剑便用自家的菜地和他们置换;村里没路灯,晚上走路黑灯瞎火,他便出资装了几盏路灯,照亮乡邻回家的路……
2013年,李冬剑还捐助了一个因贫穷面临辍学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起,他就负担了孩子除吃住外所有的学习费用,并承诺负担到孩子读完9年义务教育。
“这些都是平凡小事,看到乡里乡亲幸福和美,我也就心满意足啦!”73岁的李冬剑说话淡定乐观,印证了一名老党员爱满大山的为民情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