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排涝工程与防灾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上)(2)

摘要:近期南方洪涝灾害凶猛来袭,已造成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地超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5月11日,深圳更是遭遇了2008年以来的最强暴雨袭击,造成2500辆汽车被淹,约50处片区发生内涝。可以说,“年年防涝年年涝”已成为我国多地每到雨季都难以摆脱的尴尬。邻国日本也经常遭受暴雨侵袭,它在防范洪涝灾害上采取的措施值得我国关注。

针对我国部分城市由于强降雨造成的内涝现象,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向立云表示,我国多数城市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标准较低,绝大部分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不利于积水排泄。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日本“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这一“蓄排结合”的设施体系通过分散方式消化积水,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排水管网的压力。

2

(图片说明:广西河池遭遇大雨。2014年4月9日,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县城,车辆在内涝的街道上行驶。)

借鉴日本防洪减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专家建议从三个方面努力降低年复一年的洪涝灾害影响,以保障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一是在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上应长远规划、系统建设,具备前瞻性。

日本的“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对于缓解局部洪涝灾害起到了显著作用,其超前规划、长远布局值得我国借鉴。目前我国城市防涝减灾建设与城市发展并不同步,在后续建设中,相关管理部门应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模、今后规划区域等,即使人员密集区域不便于立即开展,也应在发展性区域及早将防涝排水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建议,我国的排水系统设计知识亟须更新,可通过电脑模型运算等方式预测暴雨等城市的影响及排水量等,而不仅仅靠经验。同时地下与地上建设同步推进,某种程度上城市的地上、地下资金投入甚至要达到一比一。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善发认为,应加强“暴雨管理”,即通过高标准建设,使用暴雨蓄滞区域控制水交换的进度和频率及交换的水量,减少流域不透水面积、延长水的流路和径流时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