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坚持清正严明,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此段讲话辞简义骇,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救时厉俗,意义高远。
什么叫潜规则?是指与明文规定相对,不成文、不公开、心照不宣、得到人们相当程度的默认和遵守的规矩,有时甚至是排斥相关正式制度而真正产生作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等特点。党内潜规则危害不浅,比如在选举、任用和重大决策等方面,由于潜规则的潜入,就会出现暗箱操作、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腐败就会蔓延,并且难以遏制。损害公正性和严肃性,破坏党纪国法,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一些人虽然并不认同潜规则,但由于利益取向又不得不违心地按照潜规则去办事。
党内潜规则得以盛行的原因有很多,且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与漏洞,往往是其重要因素。比如某位干部工作干得并不好,但又想往上爬,按照潜规则的程序,肯定难以达到目的,于是就想方设法找关系、托路子,不惜一切手段,削尖脑袋往上钻。因为在选人用人上某些地方“一把手”说了算的潜规则,干得不好的人往往得以顺利升迁,而那些脚踏实地,又懂不起送礼找靠山的人,辛辛苦苦到最后却还是原地踏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缺乏监督和制衡的机制,是选人用人腐败滋生和潜规则泛滥的重要原因。在党内,让潜规则失去土壤,尤其是要加强民主、科学考核、监督约束等方面下功夫。
加强民主是让潜规则失去土壤的利器。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根据党章和党内其他规定,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享有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权利。不论是选人用人,还是工程项目决策,只有扩大民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透明度,才能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增强党的公信力与号召力,也才能让潜规则在阳光下死无葬身之地,失去生存的空间。
科学考核是让潜规则失去土壤的法宝。考核亦即考察审核。对党员干部的考核,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其素质能力全方面了解、核实和评价。考核的内容、办法、标准等必须要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因为这是指挥棒,是衡量干部晋升的重要尺度。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策,也才能让潜规则被科学考核的杠杆与尺度拦下,失去生存的优势。
监督约束是让潜规则失去土壤的良药。监督是察看并加以管理,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和过程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达到预定的目标。严格的监督可以约束那些利用潜规则而实现愿望的想法。着眼于事前防范,建章立制;立足于事中监管,现场确认;强化于事后控制,强化约束。把加强监督约束贯彻于全过程,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纠正潜规则带来的不正之风。
潜规则就像一颗恶毒的种子,只要让它失去土壤,就不会生根、开花和结果。如果众人同心协力,同仇敌忾,人人抵挡,个个反抗,潜规则就像过街老鼠,皆人喊打,难以立足。让潜规则失去土壤,才能正确引导各级干部精心谋事、专心干事,凝聚起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强大合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