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许多地方和单位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了教育动真情、实践动真格、理论有创新、社会有好评。但是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跟踪问效、持续用力。最近,中央和省委要求进行“回头看”,那么如何看、看什么、怎么办?
为什么要“回头看”?深刻认识重要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教育实践活动要认真进行“回头看”,并做出重要批示,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还正在进行,省委要求与第二批紧密衔接,上下联动,共同推进,通过“回头看”把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对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回炉”、“补课”。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回头看”的重要性,不能有“过关”思想、不能有“无关”思想、不能有“混关”思想,更不能“消极懈怠”和“麻痹大意”。“过关”思想就是认为开了总结会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回到原来状态;“无关”思想就是认为这是上级的事、其他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混关”思想就是认为马马虎虎、蒙混过去就可以了。这些思想都是错误的,必须纠正。总之,“回头看”是中央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客观实际的要求,是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老问题反弹、变种,遏制新苗头冒出、扩散的必然要求,更是紧螺丝、上发条,确保作风建设“不歇脚”、“不断线”的必然要求。
“回头看”看什么?坚持“四个是否”标准
教育实践活动的“回头看”,落脚点是在推动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展“回头看”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行,坚持“四个是否”的标准。一是要对照检查“承诺”是否完全兑现,就是我们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整改方案是否真正落实;二是要对照检查“作风”是否明显改善,就是我们查摆出来的那些问题,特别是“四风”方面问题、庸懒散软问题是否真正已经解决掉了;三是要对照检查“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就是我们“立、改、废”的规章制度是否圆满完成和实质运行;四是要对照检查“群众”是否真心满意,就是这段时间以来群众对我们的评价是否更好了,他们是否高兴和赞赏。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是群众满意与否,这是关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