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顶层设计的“五位一体”治国方略(5)

论顶层设计的“五位一体”治国方略(5)

五、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强调其意义是不够的,应刻不容缓地在行动上实施。

(一)生态破坏已将人类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仅中国人很不满意,也引起世界的担忧。现在许多人对前景失去信心,认为环境已经不利于人类生存了,人类都快要灭亡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对中国的环境治理,人们信心也不足,认为环境治理有可能是越治理污染越严重。

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消耗的能量太大,要再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都无法承受。2013年1月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前所未有的雾霾,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最严重的地方,PM2.5值竟达到了极限,而且都发生在人口密集区域,煤炭污染则是造成雾霾的首要因素。现在我们对资源环境的消耗问题虽然很重视,但还没有重视到生死攸关的地步。我们靠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来发展经济的路子实在是走不下去了。

说现在人类面临生死攸关的环境,绝不是耸人听闻,有许多著名的理论家和科学家都直接指出了这个问题。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斯蒂芬·霍金在70岁生日来临时说:“人类灭绝是可能发生的,但却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可以带人类冲出太阳系,到达宇宙中更遥远的地方。”霍金先生是否想过,如果说人类在几十年中运用先进的科技制造的核武器和造成的温室效应就导致地球灾难,那么到火星上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不会导致火星的灾难吗?!火星上不能生存了,是不是又逃避到别的星球上去呢?难道人类的使命就是到处制造宇宙的灾难吗?逃出地球并不是人类的出路,只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二)先发展后治理是根本错误的指导思想

中国改革开始时,确实没有注意环境保护,直到现在,很多领导人都认为,要发展经济就要付出代价,造成污染和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是必然的。我们只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他们认为,现在西欧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也发生过严重的污染。伦敦过去的别名就叫“雾都”,1952年,出现过一个星期内有4000多人死于煤炭污染的事故。日本也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出现过水俣病,短期内死了1400多人。中国那么大的国家,又那么落后,要想发展,不付出环境的代价是不可能的,付出了代价,到时再来治理就行了。现在欧洲和日本的环境不是治理得很好吗?在这样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中国的环境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现在治理起来困难重重。有些环境的破坏,甚至是不可能治理的。看来,要治理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问题。

西欧和日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过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事实,他们经过治理,现在的环境变好了也是事实。但如果认为这是现代化必然要走的道路,我们也只能是先发展后治理,只能沿着西欧和日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这个看法很危险。

首先,后发展的国家怎样学习先发展的国家的经验,就要好好思考。向先发展的国家学习是对的,但学习是学人家好的东西,不是人家怎么做我们也要怎么做。人家走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那是我们要总结的教训,而不是我们也先发展后才来治理。如果我们开始时就注意环境保护,现在的情况肯定要好得多。

其次,我们要看到,环境污染是无国界的。地球就是一个大环境,大自然对污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半个世纪前,地球上少量地区造成严重污染,及时发现和治理,问题可以解决。现在地球上工业化地区大为扩展,工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地球对污染已经难以承受。此一时,彼一时,那个时代可以先污染后治理,现在再污染,就不用治理了,因为治理污染的人都可能不存在了。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极端紧迫性。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治理污染不是你说治理污染就会减少的。一方面,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还在起作用,造成污染的项目还在继续上马;另一方面,治理污染的科学技术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技术应用上还不成熟,完全有可能治理了这个,又污染了那个。特别是后起的国家和地区,要治理,就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放慢发展速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自己又会吃亏。所以,要达成共识相当困难。现在治污不仅非常紧迫,而且非常困难。

(三)生态文明建设当前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有学者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5]

下面几点是当前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首先,必须全力保护好中国现在仍然美丽的地区,只是这些地区大都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应制定严格的政策,凡是污染项目决不允许进入未受污染的地区,发展旅游也应严格限制每年进入的人数。对那些地区干部的考核,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我们再也不能让仍然美丽的地方变得丑陋了,否则,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只会变得越来越遥远。

其次,对已经污染但尚不严重的广大地区,要抓紧整治,逐步消除污染。那种将严重污染项目搬迁出来转移到污染尚不严重地区去的政策措施是根本错误的,必须坚决废除。

再次,对严重污染的地区,重度污染项目必须停产。与此同时,制定消除污染的长期规划,使污染得以逐步消除。

最后,凡是新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环评,只有在不会成为新污染源的前提下才准许上马。

总之,全国都要形成这样的共识:人类的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结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类的幸福不是从掠夺自然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中实现的,而是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感受到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