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位一体”布局的整体性与突破口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个调研考察地点是广东,在广东首次提出贯彻“五位一体”布局必须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回到北京后又再次强调这个观点。这个观点说明,“五位”中的每一“位”,虽然各有其特定的建设任务,但绝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紧密相连。每一“位”建设的成功都将促进其他建设的成功,每一“位”建设的失误都将造成其他建设的破坏。这个观点我们要时刻印在脑子里,做每一件事都要想到“五位”是“一体”的,这样想这样做,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们的事业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应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的是还利于民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解决的是还权于民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增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解决的是确立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自治,解决的是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解决的是改善人的生存环境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项建设目标,要通过五项体制改革来实现。从当前五项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总体来看,突破口应是政府改革,就是政府要放权分权,实现还权于民,包括还权于社会、企业和公民。国家的权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私权产生的。私权之所以产生出公权来,是为了让公权来保护私权。现在的问题是国家的公权过于庞大,甚至不受约束,许多公权被用来为掌握公权的部门或个人谋利益,结果是公权不是用来保护私权,反而经常发生公权损害私权的事情。我们进行体制改革,就是要限制公权,约束公权,扩大私权,将企业应有的权力还给企业,将社会应有的权力还给社会,将公民应有的权力还给公民。习近平说我们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这个意思。
国家权力太大,这样的政府称为全能政府。当前要深化改革的,首先就是这种全能政府,要将全能政府改革成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就是政府的权力只能用来履行政府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原来有的权力要从政府中分离出来,分给企业、社会和公民。这叫分权放权,或一句话叫还权于民。我们再改革,首先要改的就是这个。政府分和放的权,要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来承接,为此,必须着力培育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力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权力的能力。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不能只讲维权,也要讲用权。分权放权是政府和有关企业或社会组织谈判的过程,经过认真细致的招标谈判,制定合同,明确责任义务,才能有序地进行分权放权。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只要我们坚持在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指导下开展“五位一体”再改革,中国的改革事业定能再现辉煌。
注释:
①此节论述可参看本人两篇拙文:《论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2);《改进社会管理 重构四个机制》,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6).
参考文献:
[1]吴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道家学说[J].思想战线,2012,(2).
[2]西方文论选(上).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08-509.
[3]张尚仁.对全球发展基础理论之危机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2009,(1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5]孙晋康.立足现实继往开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精神[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