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中保护文化生态。正确处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以博大胸怀和开放精神与世界文化进行沟通交流,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打破部门、地区、行业、体制限制,盘活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之在世界文化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创新中培育文化生态。对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开掘和利用,提高创意含量和竞争优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创新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在包容中涵养文化生态。涵养文化生态,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相互借鉴,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积极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只有善于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保护、培育、涵养文化生态,目的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贯彻这一要求,我们要适应现代化历史进程,适应现代人的思维习惯,采用创新表达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和存在价值。要广泛利用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等不同媒介形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相关产业的融合,积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互动发展的相关衍生产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
文化生态建设关乎民族振兴。文化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切实加强文化生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文化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