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英、俄第一次角逐中亚,深刻改变了中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其影响可以说迄今都未完全消失。而正在进行的这场中亚大角逐,其结果将会如何,又会给中亚和角逐各方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显然还系未知数。但是无论如何,其影响同样将是非常深远的。
(一)美国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这场角逐中,美国凭借其综合国力及盟友的支持,相对较为强势,与19世纪的俄国颇为相似。但是,美国也有诸多不利因素
1、地缘劣势。美国不像俄、中那样与中亚接壤,其领土远离中亚,缺少永久性基地,这种地缘劣势必将对美国中亚战略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美国目前在吉尔吉斯拥有马纳斯军事基地,2010年又在吉尔吉斯新增加了一个非军事基地,但是由于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吉尔吉斯局势的走向,(
将来或许会影响到美国在吉尔吉斯的军事基地的命运。为了避免乌兹别克斯坦关闭美国军事基地事情的再次发生和不利影响,美国只能打着反恐的旗号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而且必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以通过控制阿富汗向中亚进行渗透。但是,从目前的态势看,美国赢得阿富汗战争的企图将很难实现。而阿富汗战事如果无法如期早日结束,必然导致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政府支持率的下降并影响到对这场战争本身的支持。近来传出的美国政府支持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通过谈判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消息也说明美国政府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2、中亚穆斯林中存在的反美情绪。自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频频示好伊斯兰国家,希望改善同穆斯林国家的关系,寻求同穆斯林国家更广泛的合作。如2009年6月,奥巴马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针对伊斯兰世界的讲话,希望美国同全世界15亿穆斯林有一个“新开端”,呼吁结束周而复始的“怀疑和争议”。奥巴马此举显然是想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遭到损害的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他认为美国同穆斯林世界的合作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打击恐怖主义上,而是具有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他希望寻求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新开端”的设想,体现出新任美国总统处理同伊斯兰世界的一种新的途径。但是,这种示好在很多方面其实只是一种表象,一旦涉及到所谓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种示好便会暴露出它的虚伪性。而且,2010年“9·11”纪念日前后,因在世贸遗址附近修建清真寺以及美国牧师特里·琼斯焚烧古兰经事件而在美国国内引发的社会分裂和对穆斯林的歧视等,都在各国穆斯林中引起了对美国的仇视情绪。如果无法处理好来自穆斯林的这些敌意,那么美国在中亚的行动以及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势必遇到严峻的挑战。而且,美国不顾中亚国情,急推“民主化”并在中亚策动“颜色革命”,这种急于求成且对中亚各国内部事务的强烈干涉不仅未能扶植亲西方政权,反而导致美国在中亚陷于被动,也导致各国穆斯林对于美国是否真正想在这些国家推进民主抱有极大的怀疑,可谓适得其反。[14]
3、来自俄罗斯、中国等国的挑战。在这次中亚大角逐中,俄罗斯和中国采取了合作而非对立的态度,尤其是双方主导成立的上合组织成为彼此合作的重要渠道。虽然美国极力在中亚煽动地区的不稳定,挑拨中亚国家与俄、中等国的关系,而不是推动合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都难以影响到中国和俄罗斯的这种合作和互动关系。中俄的合作以及伊朗和中亚各国的逐渐加入对于美国的中亚战略显然形成了挑战。
因此,这种建立在冲突和战争基础上,且矛头指向伊斯兰恐怖主义的美国对待中亚问题的模式,虽然暂时使美国在这场角逐中占有部分优势,但是从长期来看,显然无法取得类似于19世纪俄国取得的那种成就,甚至会面临着失败的命运。
(二)俄罗斯
俄罗斯对待中亚的战略目前正在经历着微妙的变化。前文已经谈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不愿放弃在中亚的影响力,中亚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独联体的框架内依然属于俄罗斯外交的重点。2007年,由于美国鼓动和支持的“颜色革命”触及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超越了俄罗斯对美妥协政策的底线,因此,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在慕尼黑的全球安全政策会议上一再强调,独联体是俄外交的第一重点,意指俄罗斯绝不让美国将中亚国家进一步改变颜色。这表明普京政府开始调整对美政策,着手谋划在中亚地区的外交反击。[15]但是,进入2010年后,在现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领导下,俄罗斯对待中亚的战略开始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2010年7月,俄罗斯外交部举行题为“俄罗斯外交:保护国家利益与促进国家全面现代化”的驻外使节会议,梅德韦杰夫出席并作重要讲话,阐述了俄罗斯近期的外交重点,其中谈及:俄罗斯首先要与自己的主要国际伙伴(德国、法国、意大利、欧盟和美国)结成特殊的现代化联盟;其次,在亚太地区,应保证俄罗斯东部地区安全,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此,俄罗斯应尽量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在国际舞台上与中国进行互动,确保进一步与印度发展合作,并加强和日本以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第三,俄罗斯与独联体伙伴的合作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优先方向。[16]这表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型,美欧第一,亚太第二,独联体国家第三。显然,中亚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不过,中亚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削弱,目前还无法得出结论,但这必然会对俄罗斯中亚战略的成败产生消极影响。
另外,由于俄罗斯对中亚的外交、政治和经济影响的手段并不多,而且,中亚年轻一代与俄语居民的文化和历史联系也不紧密,对俄罗斯多持消极态度,这就使俄罗斯很难固守其在中亚的阵地。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中亚不知不觉脱离“俄罗斯世界”,[17]正如19世纪的清朝在中亚的主导地位的削弱和消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