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中国周边外交新轴心(2)

中亚:中国周边外交新轴心(2)

亚信峰会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纳扎尔巴耶夫1992年倡导成立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如今成员涵盖亚洲约半数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以色列、埃及、阿联酋、泰国、越南等24国,此外还有美国、日本、印尼、菲律宾、乌克兰等12个观察员。能将亚洲不同地区的主要国家聚拢起来,安排它们的领导人集体议事,组织者的能量和口碑都不一般。

自2002年开始,亚信会议每4年办一届峰会,中国国家元首出席了哈萨克主办的前两届峰会,第三届峰会由土耳其主办。中国从2014年到2016年担任亚信主席国,今年5月将在上海主办第四届亚信峰会,这既是对哈萨克一贯支持中国立场的投桃报李,也是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把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与亚信会议的安全议题“接轨”。而在当前敏感时局下,中国主办这样一场有普京等至少14位首脑出席的峰会,还能透过“主场外交”盘活中国潜在的“友国”资源,使中国在应对前庭后院的难题时“底气更足”。

亚信会议起源于中亚,聚焦于安全,这对主席国曲线渗入中亚的安全领域不无裨益。目前,中国在中亚建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油气管线,却无法派出一兵一卒去保护;中国在中亚投资建设的油田、水利、基础设施、交通枢纽项目的安全,同样也只能交由所在国负责。受地区格局和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的制约,不意味着中国在中亚安全领域只能裹足不前,中国领导人倡导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以下三方面是新安全观应当考虑的。

首先,在中国的默默支持下,俄罗斯保持了在中亚安全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则日渐式微。但是,当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受到现实威胁时,俄罗斯是否会积极维护,如何维护?这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一个迫切需要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可靠的盟友在安全上的强力支撑,再高的经济大厦也会顷刻之间轰然倒塌。其次,中亚是新疆三股势力最大的境外盘踞地。中国一直紧密关注着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动向,但只能通过经济援助的方式协助这些国家的现政权稳定局势。这很可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坑。中国理应更加主动、更有创造力地与中亚国家在情报、军演、执法方面实现有效和良性的互动。第三,2014年北约撤军后阿富汗的安全真空日渐凸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也被抛给了中国。中国提出了培训阿富汗警察力量,召开上合组织阿富汗会议等举措,但如同西方观察家所言,这与其说是针对该地区大战略的一部分,不如说是各种不相关部分的大杂烩。中国必须将南亚和中亚统合起来进行全盘的思考和战略布局;有可能的话,利用现有的多边机制为阿富汗筑起安全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