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四轴心
中国职能部门对欧亚外交曾有过“一个轴心(俄罗斯),两个支点(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政策设计。但事实表明,乌克兰无法实现其作为一个战略支点的基本功能。用中国一位仍颇有影响力的前高级外交官的话说,“支不起来”。再加上中国又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多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样支点太多反而等于没有支点。笔者在《中国的欧亚大战略》一文中指出了可能的解决方式,即主动“提升”哈萨克斯坦在中国欧亚战略中的地位,至少在地区层面上达到与俄罗斯并列。现在看来,“中亚+俄罗斯”作为中国欧亚外交的两大支柱,不仅能更好地适应中国欧亚外交的现实,发挥两者对中国周边外交的作用,而且也能化解中国未来对欧亚外交的诸多挑战。这其中颇具现实意义的一项就是,这一战略设计有可能彻底化解中俄在中亚的矛盾。
受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中俄在中亚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看,这有点类似欧俄当前在乌克兰的争夺,即地缘夹缝地带在两大相邻力量间的选择问题,也可以说是如何划分两大力量在此地势力范围的问题。中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角色发挥作用,有助于避免中俄之间出现欧俄争夺乌克兰那样的悲剧。
在这里笔者再次大胆地提出升级版的中国的欧亚外交战略,即“中亚+俄罗斯”的双轴心战略。中亚这条新轴心将辐射南亚、中东、里海和高加索,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依托,哈萨克斯坦将是凝聚和引导这条轴心毋庸置疑的领导者。这样的双轴心不仅能很好地支撑起中国的“西进”战略,同时也是对“东固”战略的双轴心—“东盟+美国”的呼应。这样,东西两个方向上中国都有一个大国和一个地区性的联合体作为自己的外交对象,可以相互参照,相互借鉴,相互助推。这两组“双轴心”所囊括的国家中,与中国存在各类战略伙伴关系的就有13个,占总数近1/3。因此,新的四轴心战略将为中国酝酿已久的大周边外交提供一个基本的战略框架,打破传统的“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多边是舞台”过于理论化的外交分野,有利于中国的外交官们更好地施展手脚。相应地,上合组织可以参照亚太经合组织,重新定位为中俄哈为核心的欧亚大战略的重要补充和保障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