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企业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企业战略、跨国公司发展、外资并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理论与政策等。出版专著合著十多部,主持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委托科研课题20多项,曾多次获人事部、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奖,国家发改委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我今天从四个方面跟大家做个交流。第一,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现状;第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第三,讲一下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第四,从国家层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以及有哪些好的经验。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是从1978年开始的,在刚开始的阶段,可以说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西方国家的经验可以搬过来的情况下,就是我们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那样一种状态下,我们开始推进这个事的。我把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改革探索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先后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像这个试点是在四川进行的。然后推行经济责任制,然后是两部的利改税,主要是把这个上缴利润改成所得税等这些税收的事。还有像一些经济联合,把企业的拨款改成银行对企业贷款等。通过资产经营、租赁、股份制试点等这些改革措施去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员工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得到转变。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像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国有企业中进行的。
第二,制度创新时期。就是从1993年到2002年,在这个阶段一个标志性的事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一个目标,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的国有企业还在朝这个目标去努力。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来,要对公有制的含义全面认识,就是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整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并且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不足,就是说国家经济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个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了制度创新的阶段,很多的企业也在这方面进行了试点,或者进行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第三,品质完善时期。从2003年以后一直到今天,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接下来就是在政府机构中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体制完善的时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