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刘泉红:深化国企改革的经验与思路(6)

整个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方向也应该进一步地明确。首先就是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类,对于少数承担核心竞争企业,你应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应该去实现国有企业弥补市场的职能,然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那么对于垄断性行业,应该尽快地分拆它的垄断环节和竞争性的结果,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保留这个垄断性的环节,也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的提升,实现它的功能的放大。那些经营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尽快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体现国有资本的流动性,这是动态调整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要对国有企业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因为国有企业在我们国家,除了弥补市场以外,还对我们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对主导经济的发展有一些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这个改革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也看到国有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像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冲在前面,捐赠东西也好,去到现场救灾也好,我们的企业也是毫无怨言,一句话往前冲,在关键时候国有企业还是要靠得住、用得上。

分类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就是说你还是要根据不同的职能,不同的行业分布确定不同的企业形态。我们觉得像那些核心的企业,重要的物资储备企业,就应该承担国家安全的和控制调控的功能,在这里面真正发挥作用。那么对于具有公共性服务和盈利性双重职能都具备的一些国有企业,像一些石油、风电这些公共事业的话,我觉得现阶段暂时可以保持绝对的控制力,然后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国有独资,或者是绝对控股的公司,以控股为主,因为它还是具有垄断性的特征,这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其他的像一些非关键领域非重要的行业,国有企业应该是一个逐步退出的过程,这些就应该以市场规则来对它进行管理,就是说通过完善我们的法制,通过完善我们的宏观调控体系就可以了,不要去对企进行干预。这个是一个整体布局的考虑了,这个事情跟前面有一些关系,就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行业,是国有资本绝对控制,自然垄断的保持相对的控制力。这些都是分类改革思路的延续。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行业,应该适当的收缩国企的战线。    

还有一个方向就是要推进市场准入的公平化,就是说市场准入方面要尽快地破除垄断的格局,要尽快清除显性或者隐性的市场壁垒,真正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垄断性的业务也应该尽快的有一个分类,就是自然垄断的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应该是不同的,下面竞争性的业务就完全可以分开,真正具有这样特征的环节应该逐步地引进民间资本加入进去。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或者说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已有的这些成果,也应该尽快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给它明确下来,把那些做法给它写到法律条文里去,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改革还是需要顶层设计的,改革到底由谁来推动,谁来主导这个事。是国资委、发改委,还是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我们也一直在说这个,如果国有企业改革完全由国资委推动的话,可能有它的局限性,有它的共同利益在里头,它可能放不开手脚。发改委来推动这个事力度还是不够,因为我们的改革可能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国有企业改革其实好多东西都是跟我们国家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相关的,涉及到行政体制,涉及到财政体制,甚至涉及到我们的政治体制,可能一个部委来推进的力度还是不够。所以说最好的推进方式还是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它来推动这个事可能就更加合理、更加有力度。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