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刘泉红:深化国企改革的经验与思路(4)

三、国外国有经济改革的经验

下面我接着给大家汇报第三部分,就是国外的国有经济改革趋势。从历史现状的角度跟大家介绍一下国外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改革。

我们知道,在二战以后,很多国家都有一个国有化的趋势,很多国家都有国有经济的扩张过程。主要是在大箫条之后50年,尤其是二战结束后40年当中,因为战后也是百废待兴,跟我们国家建国初期一样,在这个时候举全国之力来搞一些国有经济,应该说对于经济快速增长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西方国家也走了这个路子。在能源、通讯、运输等这些基础行业中,经过快速扩张,马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国家把控的重点行业。国有化也是出于很多方面,包括西方的经济学比较发达,像我们今天学的经济学理论很多都是源自于他们的,所以说他认为你从导向上也应该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另外就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建设面临着很多要重建,在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是特别完善的时候,尤其在自然垄断的领域,那个时候由国家经营比较好。第三个方面考虑是增加税收,也是考虑到国有经济在它特定的发展阶段,在税收方面可能做的比其他所有制成分更好,所以出于增加税收业务,可能也有一些国有化的过程。

西方也是经历了国有经济的改革过程。我们可以看它改革的起点,在起点的状态下,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有经济行业的分布,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像法国,它的国有化银行和金融公司在全国的储蓄存款和短期贷款占比为90%以上,在商业贷款也占很大的比重,像当时的西德,它的国有银行存款的比例超过一半,另外国有公司的业务量占的比重不像银行那么高了。像通讯业的话,在法国这些国家都是国家所有的,电信也是这样。在一些能源行业也都是绝对的主导地位,法国的核电、荷兰的煤炭全部都是国企,其他像航空公司,像一些重要的行业也都是这样。所以说在后面的30年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前面我们说的状态下进行的,他这个改革是出于什么样的动因,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是什么?我也跟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当时西方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遏制国有企业下降的趋势。其实跟我们1978年当时国有企业改革出发点也是一样的。另外就是要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模式转换等这些方面来考虑。当时的国有企业亏损,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已经不堪重负了。在那种状态下,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削减赤字,政府也是采取了一些私有化、民营化的改革措施,就是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用它的收益来弥补政府的财政亏空。 还有就是从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方面来看,全球化发展得很快。尤其像欧洲,这些国家都很小,产品从一个国家的市场到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很快,产品的比较优势可能很快就丧失了。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很多国家在调整它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对整个所有制结构同步调整。

改革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也是分类改革的一个思路。首先就是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国有企业的股份整体或者是部分的出售,而且是优先出售给企业的管理层和它的雇员。那么大中型的国有企业改制成熟以后以非上市的方式转让给私营企业,或者是以竞争性招标的方式来转让他的股权。那么再大一些的国有企业通过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的方式实现股权的公正化改革,像1984年的英国电信的民营化改革就是先上市,然后慢慢的通过几步调整它的股权结构。

改革的结果主要有这么几个状态,首先是使得整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就是世界银行有一个统计,1987年到1997全球的私有化的收益应该是达到8600亿美元,他们有一个系列的公式,然后还有一个数据库去支撑他们这个结论。在财政状况显著改善的同时,企业的运行效益也在明显提升。当时对18个国家的32个行业,61家国有企业,包括21个发展中国家的79家国有企业,前后运行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这样的,就是私有化以后企业的总体的盈利能力在快速提高,销售收入也增加很快,企业规模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