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能成功实现转型吗 (2)

亚洲能成功实现转型吗 (2)

——沙祖康在“上海论坛2014”上的演讲

多级化世界与新安全观

在国际事务上,无论各个国家之间有多少、多大的分歧,但有一点是必然一致的,那就是,我们都是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我们一起去努力

当然,我们在关注亚洲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时,也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个世界发展态势下去看,从而更明确未来的发展方位。比如,在过去十几年间,人类对于“安全”的定义及其内涵的认识已经大大扩展了。在联合国大会上,我们对于安全的探讨不再局限于军事安全,还探讨食品安全、财政安全,等等。与此同时,多级化世界是现在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就这样一个世界发展现状,我觉得有几点要考量:

第一点,如何看待全球化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事实上,如今各个国家都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化进程当中。当初,全球化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它们之所以提出全球化,是因为他们觉得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且可以造福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持续地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它们发现,中国已经迅速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崛起。与此同时,它们又发现,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好处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多。但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它们都必须要承认一点,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现实,我们大家住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决定了此后的世界秩序。它们强调每个主权国家之间必须要彼此尊重,不应该去干涉别人。尽管话是这么说,但是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要比其他的国家更强大,每个国家之间并没有做到绝对的平等。那么,在这样一种多级化格局下,人类还有没有可能寻得共识呢?我认为是有的。因为在国际事务上,无论各个国家之间有多少、多大的分歧,但有一点是必然一致的,那就是,我们都是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我们一起去努力。

在刚结束不久的亚信峰会上,我们提出了必须要有可持续的安全。这是一个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安全观,得到了所有与会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大家都对现今形势的判断持一致同意的态度,但是在政策方面还没有采取一致的措施。这次会议还谈到了反恐的必要性。大家知道,2001年的9·11事件正式提醒了世界人民反恐的重要性。在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方面,联合国至今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因为有一些美国人认为,有一些国家所声称的“恐怖分子”是捍卫人权的战士、是自由主义的卫士。但是我相信,对此,在座各位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我们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必须对打击恐怖主义要有统一清醒的认识。我们共同居住在地球上,这是我们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

我想讨论的第二点是,基于对现今形势的评估,我们必须放弃过去的冷战思维。

对于冷战思维,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现在世界已经发生了非常迅速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大脑所能够想象的一个速度。冷战时期,各国玩的是零和游戏,要么我死,要么你亡。最近几年给一些地区带来巨大动荡和混乱的“颜色革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冷战思维的产物。但是就以民主为例,民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人人都爱民主,然而民主并没有所谓的单一模式。民主必须是多样化的,应该要结合每一个国家具体的国情。每一个国家都有追求自己国家民主的权利。如果把某一种民主模式强加到其他国家的人民身上,必然是走向失败。这一点,我认为是必须要去澄清的,也必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所有人去理解。

在一个多级化的世界格局下,美国及其盟友、邻居们应当理解的是,中国的崛起已经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事实。我曾跟一个美国同事开玩笑说,中国有5000多年有记载的历史,美国只有200多年。如果你把5000多减去200多之后,在你所得到的4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大国,而美国在200多年前根本还不存在。如今很多人会谈到中华复兴,我觉得所谓的 “中华复兴”并不是说我们一旦走向复兴后,就会去欺负其他国家、走霸权主义的道路。我们一定会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国家。美国必须要承认这一点。如果不能承认这一点,那非常抱歉,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中国的崛起。在这里之所以这么讲,不是要跟大家说我有多么的爱国,我只是想跟大家表明,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正在见证中国的崛起。

当然,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为世界秩序做出了非常积极的重大贡献。因为所有的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宪章》,然后在美国的带领下,很多国家都达成了和平协议,承诺不再重蹈二战的覆辙。1945年之后,世界再也没有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美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第三点,我们必须要合作,但谈到合作的时候,大家不要忘记,每个国家之间肯定会有差异。

美国有自己核心的国家利益,中国也有自己的核心国家利益,其他的国家也有。这一点是我们在讨论很多问题时必须尊重的基础之一。如果大家天真地认为,包括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在内,所有的国家都会紧密地统一在一起,这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也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各国之间也不需要一样,那样的话,生活将多么单调无聊。而中国之所以强调“求同存异”,意思就是说,我们把共同之处挖掘出来,把差异的地方留着吧。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来扩大我们的共同点,同时也尽可能地来缩小各国之间的分歧。解决了这样一些分歧,可能还有其他的分歧,这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避免仍然停留在冷战思维当中,也千万不能搅浑水。

亚洲国家如何应对挑战

所有的亚洲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实现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并且要尽可能减少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问题。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就不会有永久的和平、安全、发展和繁荣

在过去40多年中,金融危机差不多是以每10年1次的速度发生。所以,以此推算,从现在起到2050年之间,同样很有可能会出现非常重大的金融、经济、社会或政治危机。希望不是军事上的危机。那么,能否度过这些危机,将最终决定,亚洲究竟是成为一个新兴的地区,还是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中难以自拔。在过往的多次危机之中,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政府都显示出一定的危机管理能力,因此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这里,我想谈谈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能方式。

首先,就是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为了能够应对制造业的挑战,亚洲的经济体应该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花更多的力气,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成功的亚洲经济体大都是一些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更多的是依靠人力资本。所以,它们需要有更好的人力资本来实现经济的转型,获得更多的技术,向价值链上游进行移动。接下来的40年里,如果要确保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技术和创新以及企业家精神的巨大潜力。

第二,要对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投资。我们需要进行新的工业革命,那就是一场关于可持续性的革命,这样才会打破我们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当前,我们每年会消耗600亿吨的自然资源(包括铁矿石)。据预测,若延续这一态势,随着经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到2050年,整个地球的资源消耗量将达到1400亿吨。如果我们不能够提升资源效率,就会因为巨大的资源消耗需求而产生更多的紧张局势。因此,包括像能源的安全供应、水稀缺、气候变化、水体污染等问题,都是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的。

第三,我们需要解决不平等的问题。亚洲国家有必要通过对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的强调,来更直接地应对这样一个不平等的问题。比如,亚洲国家应当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或财政政策手段,为普通人创造更多有尊严的就业机会,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要确保长期且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所有的亚洲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实现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并且要尽可能减少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问题。包容性的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困问题,还应解决其他的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机会平等、代际平等,同时还应对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提供足够的保护,等等。

在联合国任职的过程当中,我有机会在可持续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一工作经历也让我感到,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就不会有永久的和平、安全、发展和繁荣,可持续的发展是和平、安全、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尤其在回答“中国和亚洲能不能实现成功的转型”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更需要稍微停一下,然后将目光投向远方,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在可持续性的道路上前进。

(本文根据演讲速记整理,略有删节;整理人:柳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