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天下意识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天下意识

核心提示

中国人一方面有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有天下意识。

我们中国人可以把三教并带相交,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只要是对我们生存发展有利,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要素,我们都可以吸收,都可以包容。

传统社会靠什么使得社会稳定,使得人们的生活永续,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一个权威,家长的权威,皇帝的权威,再一个自然形成的风俗习惯,这就形成了一个传统。

文化和文明是两个概念,其内涵也不一样,文明寓于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起源比西方早

中国的文化起源比西方要早。中国文化的意识,可以追溯到《易经》。《易经》里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和文化的最早的来源,从中国的文字学来说来自于《易经》。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刚柔交错天文也,它是相对于人文来讲的,相对人文来讲的天文,我的理解不仅包括天而且包括地,它指的是整个大自然。观星台大家可能知道,春秋战国甚至在尧舜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对天象、对地易的观察,所以大家知道《易经》里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于物、近取于身”。文明这个词在这出现了。那么这个地方的人文呢,我想应该包含人性、人伦、人道。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据说可以追溯到夏,在殷商时期文字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甲骨文里面可考的字大概已经是4000左右了,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一般来说用4000到5000个汉字,基本上就能把意思表达出来。西周的司母戊大方鼎,湖北出土的编钟,一个鼎一个钟,表达什么?西周的礼乐文明。西周礼乐文明现在非常值得讲一下,为什么特别需要讲一下呢?因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社会,严格说来就是指的西周。所谓封建是什么意思啊?封土建国,也叫封土建邦,周武王把天下分成72块,其中有52块分给谁了?分给跟皇帝属于本家的以及自己的亲戚的那些人了,还有一些是分给那些有军功的大臣们。一般来说,周得到的叫天下,而分封的诸侯一般来说称之为国,再往下诸侯又要分封,分封士大夫,士大夫分封的就称之为家,一般来说是50平方里作户。这样一个传统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中国人一方面有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有天下意识。

跟这种政治上的分封制相配合的,还有一个礼乐文明。譬如鼎就是礼的一个象征,礼就是规范诸侯们、士大夫们的行为规则。过去有一句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也是从当时流传下来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边有一句词叫:“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严格说来描写的就是西周贵族们的生活。后来中国这个贵族的传统经过春秋战国基本上断掉了。有的人说中国人现在富了,我们要跟中国传统的贵族精神要衔接上。我说已经断了2500年了还能衔接得上吗?一些人因为有钱了,所以就想表现得像个贵族了,我认为我们今天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公民的心态,这样一种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点“生生”。《易经》“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 “易”字有不同的解释,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有人认为是日月的变化,有人认为是仿照的蜥蜴,因为蜥蜴它这个形象经常变化,颜色也经常变化。而《易经》体现的是一种什么,体现的是一种变化精神。当然大家知道这个“易”有三种意思。第一“变”,第二“不变”,第三“简易”。而不管是“变易”“不易”还是“简易”,根本上体现的是什么啊?生生不息。所以生生之为“易”,这才抓住了《易经》的根本,而按照儒家如孟子的看法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一个很重大的责任就是把香火交传下去,这里面就体现了中国人一种特殊的终极关怀。

第二个“实用”。这个地方不是简单的实用适用,而是指的是人伦日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李泽厚先生话说叫实用性,用金关道先生的说法叫尝试必行,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经验,形成了尝试,我们相信这一点。所以中国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走火入魔,因为我们特别重视自己的感觉,特别重视自己的经验。但是如果有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感觉,超出了我们的经验,中国人往往也会陷入某种迷乱的状态,失望的状态,这个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因为理性化的程度不高,所以我们也容易被一些人所欺骗。我们讲究实事求是,合乎情理,对神也同时采取“实用”的态度,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们中国人历来有忧患意识,但同时也有乐观心态。

第三个特点“和合”。人道效仿天道,天道落实于人道,所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顺乎天,应乎人”,这句话来自于《易经》,里面的有一卦就是讲革命的。所以我们对中国的革命传统也可以追述到《易经》。这个“革命”讲的什么呢,汤武的革命。商汤和周武王,一个革了夏桀王的命,一个革了这个商纣王的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呼人。那么,从中总结的这个经验非常宝贵。对天、对自然界,我们要顺应,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对人,我们要响应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和而不同,整体的有机性及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差异不同,这就叫做“和合”。“和合”不是说我们都合到一起,都变成了一个混沌状态,或者变成铁板一块呢,这不符合中国文化,不符合中国思想。这里面有不同的要素,有天有地、有阴有阳、有火有水等等,而这些不同的要素之间差异不同。所以呢,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也好,才能够生生不息,才能够不断地变化。

古人讲“和合”的思想非常高明,对于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能够给予很大启发。我今天把老子、孔子还有释迦牟尼放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认为这三教也可以合起来,所以我们中国人可以三教并带,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西方人是讲信徒笃真,你信这个神,就不能再信其他神了。而我们中国人可以把三教并带相交,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只要是对我们生存发展有利,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要素,我们都可以吸收,都可以包容。所以我们中国人的包容性非常大。

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一种特别独立自由的以道家为代表的精神,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活动的范围主要是今天河南那个地方,嵇康、阮籍等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的标杆性人物。他们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独立、追求自由的精神,这其实也是从生生中引发出来的这么一种理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